止觀心宗慧眼照映天下。翰林楊億晁回。首發明之至。是時內使李允寧。奏施汴宅一區。創立禪席。賜額十方淨因禪院。帝留意空宗。詔下三省定議。召有道者住持。歐陽修。程師孟。奏請圓通訥禪師。允寧親持詔下江州。訥稱目疾耳背不赴。帝益敬重。聽舉自代。訥舉大覺應詔。天下賢哲。在訥得之矣。

伽藍
  譯為眾園。園謂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趣登聖果。能福利羣生。故曰眾園也。


  旗首曰旌。以旌有功者。又欽也。


  敬重也。

固辭
  辭而不受也。三辭為節。一辭為禮。二辭為謙。三辭為固辭也。

濫廁
  泛雜也。


  不當得而得也。

飯蔬
  飯。食也。蔬。麤食也。聖人之心。渾然天理。雖處困極。而樂亦無不在焉。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有無。漠然無動其心。

不為
  性本如空。難名難相。金屑雖貴。落眼成塵。

先哲
  指范蠡也。


  縈縛也。


  滿足也。

東坡
  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得法東林常聰禪師。仕至翰林。甞與佛印。激揚酬唱。葢可見之。宋七哲宗元符三年。於黃州築室城東。因號東坡。於徽宗靖國元年。卒于常州。

○躄
  跛而不能行也。


  兼有恃之稱也。

○百丈
  洪州百丈山懷海大智禪師。福州常樂王氏子。嗣馬祖道一禪師。南嶽下二世。

叢林
  乃眾僧所止之處。行人棲心修道之所也。草不亂生曰叢。木不亂長曰林。言其內有規矩法度也。

規矩
  圓器曰規。方器曰矩。乃叢林之模範也。

盜規矩
  因公置私。監守自盜之義。又因法作奸。佐監為盜也。此言因規矩而反害叢林也。

巢居穴處
  上古之士。未有叢林。夏則居巢。冬則居穴。守典刑而自律也。

安危興亡
  有德者叢林日安。無德者叢林日危。數也。時也。謂安危在人。興亡在時。住持無道德。則叢林將廢。縱有道德。苟非其時。亦不可強也。

可將
  持守行之。譚子化書云。苟德可將。何必廣粟帛乎。苟數可憑。何必廣甲兵乎。

○治
  修必曰治。定心曰治。修理其事。方用其力曰治。事有條理。已見効故曰治。


  震上坤下。

重門豫
  雷地豫卦。安和悅樂之義。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矣。不可不禦之術也。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入也。二陰在上。重門之象。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三陰在內。悅豫之象。又曰。豫者。怠惰也。擊柝以警怠惰。


  音托。斫木為之。夜行所擊也。

○玉不琢下
  此二句。出禮記學記篇。

今之所下
  此二句。出韓文公答唐順宗表狀。

善惡
  善者所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

○妙
  神明不測。玄奧難知。言詞不可示。分別不能解。故曰妙也。


  寄也。


  恠也。


  及也。

釋迦
  此云能仁。謂以仁德利化眾生。


  精一無雜也。

第一義
  真諦非有。俗諦非無。不有不無。名中道第一義諦也。


  垂示也。猶天地以萬像。垂示與人也。

慈悲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生民
  葢自天降生民。即陰陽交媾。元氣感化而生於人也。

淳朴
  實心不虗也。

三皇
  皇。大也。道。配天之大也。天之極大之稱。煌煌人莫違故也。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此能廣其道。故稱三皇。善用時政也。

簡素
  三皇之時。風俗淳厚。人民質朴。結繩作政。畫地為牢。不爭競而財饒。無制令而民自服也。


  孔穴也。


  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謂之鑿情也。

五帝
  審諦也。謂審諦於萬物。王天下之號也。少昊。金天氏。顓頊。高楊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主社稷。安人民。合於帝道。故稱五帝善用仁信也。

詳文
  五帝之時。風氣漸開。剏制立法。五典敦而五禮備。五服彰而五刑周。法度禮樂彰矣。

三王
  往也。天下所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