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驥尾
  參逐人行。曰附驥尾。謂蒼蠅之飛不可數步。托於驥尾。乃能千里之達也。

居必下
  出荀子勸學篇。

福嚴雅
  澤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守初。青原下八世也。

大寧寬
  洪州大寧道寬禪師。嗣石霜楚禪師。南嶽下十一世也。

蔣山元
  蔣山贊元禪師。婺州義烏人。傅大士之裔。嗣石霜禪師。


  同也。並也。

龍象
  水中力大。龍也。陸中有威。象也。巨德以喻之者。言其有力而托。有威而可習故也。


  撑持也。

○上下
  時民以名利為上。師今不愛名利。故不為時上。時人以庸鄙為下。師今操道德故。不為時下也。

○死心
  隆興府黃龍死心悟新禪師。韶州黃氏子。嗣黃龍祖心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城郭
  郭。外城也。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良器
  良。大也。靈源知過必改。死心正而不屈。

○憩
  息也。

黃太史
  諱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居士。得法於黃龍祖心禪師。

特爾
  天性如此。不可強為。

○庶幾
  方可也。

○長靈卓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泉州莊氏子。嗣靈源清禪師。南嶽十四世。

連城
  趙有卞和璧。秦昭王。欲以十二連城貿之。趙遣相如送之入秦。相如視秦王。惟有愛璧之心。而無割城之意。乃詐曰。璧有瑕。請示之。王授璧與相如。如將璧却倚柱立。怒髮衝冠。謂曰。臣聞布衣之交。尚不忍相欺。況大國乎。王若急臣。臣頭璧俱碎於柱。王恐璧碎。使人扶相如起。頌曰。卞璧無瑕曜日輝。秦王雖愛不輸機。可憐又入相如手。一陣清風滿路歸。


  小石也。

神鼎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襄水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尋常一衲。以度寒暑。後隱衡嶽。有一豪貴來山遊。見師氣貌閑靜。一鉢無餘。遂拜請住神鼎。十年枯淡。室無升米。一鉢掛壁。日收盞飯。一枯木床為法座。殘僧數輩圍之。始終如此。後宗風大振。門弟子氣吞諸方。由是慈明。髮長不剪。敝衣而特往見鼎。鼎曰。汾陽有西河師子是否。慈明指後厲聲曰。屋倒矣。鼎回顧相視。慈明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問。又失公所在。慈明遂整衣且行且曰。見面不如聞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返。鼎嘆曰。汾陽有此兒也。慈明自此名重四方。

○古人云
  前漢書文帝。丁卯六年。淮南厲王長謀反。廢處蜀郡。嗔恚不食死。梁太傅賈誼上疏曰。臣竊惟事執。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徧以疏舉。進言者。皆言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固為之安。方今之執。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陛下可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扼腕
  上持也。下手腕也。謂跌脚捶胸。以手持腕。救之晚矣。

○磨礲
  全篇出說苑正諫章。

○古和尚
  惠古禪師。嗣靈源清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相倚
  背向之義。謂背之則禍生。向之則福長也。

同域
  美惡之義。德美則吉。性暴則凶。謂心者眾妙之門。羣靈之府。升降之源。禍福之本也。

靡費
  奢侈也。

悠漸
  始終之義。

○伊川
  姓程名頤。字正淑。號伊川。河南人。問道於靈源禪師。


  謹也。恭也。


  輕慢也。


  頻煩也。數也。

僥倖
  上不當求而求之。下不當得而得之。

覬覦
  上音冀。下音俞。希望欲得也。

○惡跡畏影
  此篇言和妄歸真。不起生滅心也。所行之事喻跡。起生滅心喻影。背走喻捨妄歸真。就陰喻顯妄明真。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夫欲人無聞。莫若無聲。欲人無知。莫若無為。是知跡從念起。影逐身生。絕異念而妄跡自消。息幻體而虗影當滅。學者但解回光就己。返境觀心。則佛眼明而業影自消。法身現而塵迹自絕。若是則不滯化城。而徑趣寶所矣。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過任
  德薄而位尊。任重而福淺。

自廣
  自廣自大。下視於人也。

○覺範
  瑞州清源寺。惠洪覺範禪師。本郡彭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