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達磨。為武帝直指此心。以有言示無言也。帝不契。達磨遂折葦渡江。徑歸少室峯下。面壁屹然而坐。此又為盡大地眾生。直指此心。以無言示有言也。歷九載星霜。無人領旨。惟神光可大師。斷一臂。禮三拜。叉手而立。默爾全身擔荷於形名未兆之先。是謂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自此毒流東土。接響承虗。可傳燦。燦傳信。信傳忍。忍傳能。能即賣柴漢。是謂六祖祖下分二傳。一曰南嶽讓。二曰青原思。惟讓接機敏利。雷轟電馳。散枝派於四方。星分碁布。源源不絕。即南嶽福嚴山。是其唱道之地。慨夫時移道喪。至今幾五七百載。而漸至乎絕滅無聞矣。雖吾浙全盛之地。所在叢林。尤多汙雜。求其深明此道。步步踏實者。未之有也。信有此道。時時步移者。亦鮮矣。道既不明。又不信矣。欲望吾佛祖之教。復興於此。其可得乎。粗有志於參學流通之士。對此得不為之痛心大息者哉。
  如某者。自幼削髮。因篤信此道。而游方。始造淨慈天目之室。提狗子無佛性話。心心相承。念念相續者。三載。晝以繼夜。夜以達旦。是必欲剖此念。破此心。以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忽一日。於著力不到處。此念此心未萌處。泮若氷消。豁然迥露。如太虗之朗月。獨耀于中霄。當是時也。上不見有諸佛。下不見有眾生。內不見有自己。外不見有山河。巍巍堂堂。煒煒煌煌。惟一清淨。無依無欲。大解脫境界。即前所謂。無得之得。是為真得。其戒定慧。亦無處容受。戒定慧既無處容受。則一切逆順是非。好惡長短。如太虗之雲。於我何有哉。爾後即以此。扣之靈隱石田。參之天童癡絕。證之徑山無準。洎笑翁大歇北磵石溪。莫不盡跨其門。而審之。然而所見。亦各有淺深。所用亦各有高下。若夫從上佛祖。千差萬別。隱顯機緣。是皆紅爐上一點雪。
  仰惟都運詔使。國史寶文。荊溪侍郎。道學正統。得伊周孔孟之正傳。廉明仁愛。教士養民。當世一人耳。某宿何厚幸。獲遭際於此時。實千載一遇也。龍興之寵擢。道林之改遷。眷顧異常。實出過外之望。四絕堂上。獲聆無極之論。侍郎謂。無極乃此箇道理。無窮極也。又謂。孔孟之說如是。伊洛之說又如是。晦菴象山之說又如是。是以見此箇道理。無窮極也。然而理既無極。事亦無極。事本無名。因理而得。理本無形。因事而顯。始自天開地闢。至於三皇五帝。歷代君臣。一治一亂。一興一亡。是事之無極也。事不自立。因理而顯。理即心也。天地萬物。生我心內。治亂興亡。自此心中流出。故曰。事本無名。因理而得。心即理也。即天地萬物。四時代謝。治亂興亡。以見此心。是理之無極也。故曰。理本無形。因事而顯。事即理也。理即事也。事與理融。是為極也。極之為極。浩浩蕩蕩。杳杳冥冥。不可窮不可盡。是為無極。無極之極。是為太極。太極乃中也。中也者即天地萬物。喜怒哀樂。未具以前。清虗之至理也。然此清虗之理。含藏天地萬物。與夫喜怒哀樂。是謂中也。其為中也。圓同太虗。非欠非餘。能平高下。不墮有無。即吾佛氏。所謂正法眼藏。孟氏所謂浩然之氣。孔氏所謂一貫之道。以是融會。儒之與釋。雖門戶不同。道之所在。只一也。

  序
  友山序

  友直友諒友多聞。聖人之遺訓也。直則開心見誠。諒則察往知來。多聞非具正遍知之謂歟。在古亦曰。擇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取友之道也如此。必謙上人之號友山。文不在茲乎。插天拔地而不倚。山之直也。風來樹動。葉落知秋。山之諒也。鐘鳴谷應。猿啼隺唳。非山之多聞也歟。今上人。取山為友者。是三德也。蓋德可以益于吾也。然山亦靜亦定。靜定之間。戒慧自足。吾今取山為友者。豈徒然哉。
  甲申秋之七日。上人瓣香幅紙。請雪巖老叟。序以證之。序非所能也。姑即此義。以理此事。直書以遺之云。

  無翁序

  淨行禪者。踐臘雖淺。志願極深。神凝秋水。氣稟辰霜。問道于雪巖老叟。若將有得焉。而又輒以號為問。姑即無翁二字扁之。亦誘進之一端也。能於無字下。洞見根源。則行不練而成。淨不澄而清矣。少而稱翁。又何礙焉。叟復示以偈曰。萬法重重一字收。拈來頓在鼻尖頭。皤然白髮鏡中見。覿面何曾有趙州。

  雲山序

  白雲依依。青山巍巍。光風浩浩。霽月輝輝。彷彿善財童子。與德雲比丘。在別峰相見之時。人也境也。事也理也。今也古也。纖塵無間。毫髮不移。上人有以永德自名。雲山自號者。飜然而起曰。我本無名。假永德以自稱。我本無號。假雲山以自號。師肯賜一語為證否。曰唯。學至於無。空萬緣。無一塵之可得。正善財於七日中間。親見老德雲消息。豈暫時聞見之可及也哉。所以上人自名永德也。德既永矣。道亦永焉。上人之號雲山。實也非假也。故書一偈。以旌之。縱目無心與麼看。擎天拔地黑漫漫。誰知七日不相見。只在眉峰一寸間。

  靜山序(并偈)

  萬緣不涉。萬法自閑。此靜之義也。靜則定。定則安。所謂安若太山。萬機不能撓矣。然靜必有動。動必有作。作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