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也。果能此志堅固。則七情六欲三毒無明。漸化為般若光明矣。觀想雖多。以要言之。一曰空想。二曰假想。三曰中想。空想若成。則內之身心。外之世界。若漆桶底脫。直下玲瓏。老氏所謂大患者。永免矣。假想若成。皎月浮空。長天一碧。蹄涔江海。散影分輝。中想若成。陶空鑄有。如臂屈伸。宛轉隨心。不乖全體。空想治見思之毒。假想治塵沙無明之毒。中想治根本無明之毒。噫。此三毒者。乃天下之大毒也。除佛之外。誰不遭其毒害。皮毒毒般若。肉毒毒解脫。骨毒毒法身。是以天竺醫王。制大神方。以空想之藥治皮毒。以假想之藥治肉毒。以中想之藥治骨毒。然想藥雖三。而不越乎一念。故達一念空者。即成般若德。念雖空洞。不廢羣有。即成解脫德。有無相即。空色相離。不即不離。一念相應。即成法身德。要到無罣閡地位。無恐怖境界。直須三惑都除。若纖毫不盡。縱菩薩猶沉覺礙。況凡夫哉。故曰。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又曰。因明有見。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所謂因明有見者。匪獨三光之明。因空。因假。因中。皆因明耳。若不因明。孤光自發。凡聖情消。又說甚麼三觀一心。一心三觀。即所謂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亦不勝贅焉。然未到徹頭徹腦處。此智慧光明。寸步舍離不得。若背明而行。管取斷常坑中。墮落有分在。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大哉心光。智不可知。識不可識。陰陽不能籠罩。有無不能形容。破障除昏。凡聖無與等者。謂之大神呪。大明呪。無上呪。無等等呪。不亦宜乎。而般若有顯密。自觀自在菩薩。至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之顯說般若。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乃至菩提薩婆訶。謂之密談般若。又呪者。加蜾蠃之祝螟蛉。念茲在茲。似我之聲。綿綿不斷。則諸蟲受薰。莫知然而化為蜾蠃矣。諸佛如來。以慈悲顯密。薰一切眾生。故一切眾生。莫知然而化之。嗚呼。佛恩廣大。誰知報者。而正法垂秋。祖道寥落。顧鈍根小子。道悳虗薄。無以感人。甘向秦庭號呼。徹歲賦無衣而救楚者誰哉。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夫智慧愚癡。初非兩種。彼岸此岸。本是同源。以其見有身心。即名愚癡住此岸。以其不見有身心。即名智慧到彼岸也。經則萬古不變之稱。心則八部最先之主。不變。則凡聖可以共由。最先。則誰能舍此。而求無上菩提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眾生未始非菩薩。但不達人法皆空。被苦厄所陷。故名眾生。若了達無礙。孰非菩薩。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至此特呼名而告之者。謂上菩薩所證之空。非小乘偏空。亦非頑空。亦非斷空。直即色之空耳。色既可以即空。則空亦可以即色。故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五蘊之中。色蘊其一。色空既可以相即。餘蘊例然。故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至此再呼名而告之者。佛慮其偏小習重。卒難遊大乘二空法海。故明揭顯露以啟迪之。諸法空相。譬如質礙之冰。既已融化成水。在方器則隨而方之。在圓器則隨而圓之。觸風可以為濤聲。映地可以為天色。在江湖可以浮萬斛。在大旱可以為雲霓。無往而莫不自在矣。又方圓之器。喻前境。前境自有生滅垢淨增減。如水成冰。無非質礙。學者知此。則十二處。十八界。十二支。及四諦。皆瞭如也。雖然境不能自空。必假照以空之。境空智在。病去藥存。終非本體。藥亦洗之。方盡染污。故曰。無智亦無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嗚呼甚矣。偏小習重之難化也如此。故如來種種告之。令其深信。意者。此般若波羅蜜多。不惟觀自在菩薩依之。心無罣礙而得涅槃。即三世諸佛。亦因之而得無上菩提。尚恐其驚疑未徹。再敕之曰。此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神則威靈莫測。明則無幽不燭。無上則更無有上者。無等則更無有等者。聖人為物。至矣盡矣。無可以加矣。猶說密呪以加持之。予讀此經至是。不覺涕泗橫流。莫能自止。比因抱疾潭柘山中。念雲閒徐太僕琰。衛法勞勤。釋此以慰益其道心耳。

  心經說

  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