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曾妙悟一番。譬如學大匠者。規矩方圓曲直非不了了。而疾徐之節。未應手故。不免傷手之患耳。規矩方圓。法也。疾徐之妙。心也。執法而不妙悟自心。能成大器。未之有也。無論若儒若道若釋。先妙悟自心。而博達羣書。謂之推門落臼。自然之妙。用之出世。則謂之最上乘。以之經世。則謂之王道。此真學真才也。再次由博而約。博則學耳。約即心也。此又其次也。至於讀書雖多。臨機無用。如葉公畫龍。望之非不頭角宛然。遇亢旱欲其雷雨。無有是處。故先約而後博。禪門諸祖十中七八。先博而後約。自古及今。一切座主十中一二耳。佛者既然。儒老之徒。大抵亦皆如此。於約言之。此心愛人即仁。施仁得宜即義。於義合節即禮。於禮通變無滯即智。於智誠恪克敏即信。以此觀之。五者妙用。本在吾心。而不在於書也。且道一心不生。僧耶老耶儒耶。於此直下廓然無疑。在儒謂之真儒。在老謂之真道。在佛謂之真僧。不然。則皆聖人出而大盜生。贓物現在。據欵結案。罪難免誅。誰敢拍大嬭誑嚇小兒。故學問量人根器。斤斧隨機。十人十成。反是成希矣。汝自今而後。當先熟永嘉集。勿讀註。次則讀肇論。再次則讀圓覺。已上既熟。當熟四書白文。及老子道德經。則六經三藏。若博若約。工夫成熟。自知好惡矣。或曰。王安石乃宋之大儒。韓生乃刀筆庸吏。以此教之。未必能克始克終。我未敢保。余則應之曰。我聞師子捉香象全力。捉兔亦爾。或曰。先曰量根器以教人。則成者多。不成者少。以前語照之。無乃自背乎。余曰。背不背。量不量。亦自有妙處。非子所知(勉韓生)。
  大凡男子家。出世一番。斷不可與草木同腐。與畜生同養。必須垂芳千古。光照大夜。若因循度日。無所長進。豈惟草木畜生已乎。大不如遠矣。草木可以充薪爨。畜生可以供庖膳。由是觀之。人為萬物之靈。飽食煖衣。垂死而無所成就。則不如草木畜生明矣。汝初見我於燕山無梁寺。今日又遇於茲。則汝善根靈種。殊不淺也。然汝父母愛之太過。汝又賦性精悍。且多聰明。若克明心法。薰炙聖學。則後之望汝作大法城塹。或未可知。自今而後。變習氣。須從憎愛關頭[拚-ㄙ+ㄊ]命做去。惡其人必須知其美。愛其人必須知其過。此三個須字。能負荷擔得長久。世出世事畢矣。永嘉集天下奇書。文簡旨豐。熟此則大學中庸骨髓。無勞敲打自然得矣。世人以為教迹不同。妄生分別。見小而不大。識近而不遠。執粗不詣精。所以心法微耳。此書既熟。當熟七經白文。一切對句。自今亦不必屑屑。待諸書貫通之後。方始聚精會神。一兩三月。天機所動。自然水到渠成。如此發軫。必出人頭地。反是逗落俗格。挽之卒難。可畏可畏。茲焚香燒燭於大聖人之前。以此囑汝。汝須珍重(囑傅爾庚)。
  香滿金罏花滿瓶。此一句具無邊三昧。故陸亘大夫。取正於南泉曰。肇論甚奇。天地同根。物我一體。南泉對曰。庭前一枝花。人雖見如夢相似。大夫罔措。天花道人偈曰。香滿金罏花滿瓶。余乃順水推舟。亦曰。此一句子具無邊三昧。妙喜有言。若是真將軍。何須武庫中取刀殺人。赤手空拳可以却敵。余今即此一瓶花。一罏香。布一個漫天大陣。以虗空為鼓。以妙高為枹。撾而進之。管取是聖是凡。剎那敗績。故曰權衡在手。生殺自由。噫。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既曰觸事而真。無相者虗空。有相者天地。大塊之閒。殊形異狀。有情無情。若愛若憎。世出世法。道雖不同。總謂之事。所謂真者。在七經百氏之書。未始不具。至於般若靈篇。華嚴上典。相為表裏。古人有言。禮樂前驅。真道後啟。即此言之。會萬物歸己者。書無內外。理無精粗。都來一片心光。曾無別物。此片心光。在大學。即謂之明德。在中庸。即謂之天命。在論語。謂之仁。謂之孝。謂之政。種種名目。標榜不同。而仲尼所答。弟子所問。問者器有方圓。答者水本無常。水若有常。安能順器方圓。聖人有心。安能應事。種種恰好。大道無情。運行日月。雲雨無情。普滋萬物。此心孟子用之。祖述周孔。集義成浩。此氣在春秋則折衷是非。在周易為太極。為八卦。在書為允執其中。在禮經條貫品節。皎如日星。在詩情動於中。天機觸發。歌咏不足則舞蹈之。此心在樂。為韶為濩。昔孔子在齊。見牧牛童子。視端而目正。喟然嘆曰。此必聽韶樂而出者也。丘驅之晚矣。且道韶之妙何如。乃令牧牛童子。聲入耳根。神凝方寸。天花道人當下知此。則四海雲濤。千山松韻。未嘗非韶樂也。此樂在法華謂之實相。在華嚴謂之四法界。在楞嚴謂之大定。在圓覺謂之大光明藏。在般若謂之文字。謂之觀照。亦謂之實相。在悟謂之禪。在制謂之律。在辯謂之論。天魔不能沮。風火不能壞。貫萬古而長存。故曰經。或曰。汝這老漢。舌頭雌黃。不准將佛法世法。攪做一團。使後人標無所宗。派無所辨。不亦過乎。余應之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有土有人。有人有法。有法有內外。有聖有凡。有世出世。一寸土不可得。則一切何存。說甚攪做一團不一團。自是癡人不了自心。情見不破。妄生分別。在儒被儒縛。在老被老殺。在佛被佛累。譬如穿一身紬絹。從荊棘林過相似。拈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