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蘭亭。并無禪諸老墨跡

  龍躍天門。虎臥鳳閣。梁武至公之評也。況蘭亭又其得意者耶。吾宗諸老。在道眼。不在翰墨。無禪則戒月孤高。見地[日/出/大/米]白。由前山翁。嗣其法知焉。雪巖則禪門巨擘。有向上爪牙。而波瀾放肆者也。佛慧佛心木翁。輩行雖不同。則與前山翁。同頡頏西淛雄席間。膠漆其情。金石其義。死生以之固宜。

  題曇藏主拆襪線集

  以拆襪線。欲補此向上一竅。其膽氣。可謂過人矣。殊不知。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題浮山遠禪師小帖

  師始參葉縣。縣門庭峻硬。衲子畏。莫敢近。時天方雪寒。既水灑之。又挺逐之。師志益銳。言曰。某甲數千里。特為此事而來。豈以水挺去。縣笑曰。子却要參禪。遂得掛搭。後充典座。眾苦枯淡。縣偶出。師取油麵。作五味粥。縣歸赴堂。大怒其事。坐僧堂前。估衣鉢。趂出院。師無難色。因僦屋而居。託人願求隨眾入室。縣亦不許。後徵索僦屋錢。師持鉢以償。縣出見之。復笑曰。子真有意參禪。令人喚歸。未幾遂浩然大徹。光明至今燭天。
  今之鶵道人。稍不協意。謗燄蜂起。恨不誅之。如仇視師。宜如何哉。余嘗想其人。不可見。今觀此小帖。亦足聊慰萬一。師自號柴石野人。以其通曉吏事。或稱錄公云。

  題東林十八賢圖

  晉室土崩瓦解。[一/(匚*(厂-一)*〡*(巨-匚))]金傍睨。懷竊取神器之心。陶靖節寄興於酒。謝靈運託志於詩。因與鴈門大士。同結淨社於九江廬阜之間。共其事者。凡十有八人。斯時也果何時也。宋李伯時。以筆端如幻三昧。摹寫普示天下後世。覽者其可無感於中哉。

  題華光墨梅

  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華光其有之矣。簡齋云。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旨哉言乎。

  題龍頭

  頭角崢嶸。非懷握所玩。風朝雨夕。宜常宣吾佛無上神呪。以呵護之。霹靂一聲。恐擘天飛去也。

  題圓悟帖

  高皇幸江都時。圓悟由金山。詣行在所。一日上遣使者八輩。請悟。就殿說法。敷演簡徑。奏對明白。皇情大悅。嘗問所居金山何如。悟以大江多風寒。恐老病浸極為對。因有天下名山。惟師擇居之詔。遂遷甌峯祖席。時高菴已撾退皷。居寺之東堂。塔碑載之詳矣。此帖謂金山和尚以窩蜂懷持江心。因以病辭。當是高菴既立僧之後。未華頂之前。有旨補處金山。而堅臥不起。故形簡牘如此。不然。何言其在東塔。甚安穩也。禪門寶訓云。同高菴者。異圓悟。是圓悟者。非高菴。此乃二家宗徒事也。悟退院上堂。與臨歸蜀小參。略曾及云。今贗浮圖。往往引以為故事。以藉攘奪之口。豈果知古人也哉。

  題紫巖張魏公所書心經後

  唐太宗。以般若辭義浩博。卒難究盡。玄奘因縮大為小。譯成此經。以便觀覽。紫巖張魏公。忠孝兩全。為宋南渡第一人物。自非明悟此不生不滅。般若清淨心體。思陵二百年。中興之業。何由克成。今觀經中所書。勁正之氣。與南嶽爭高。當不在王逸少遺教經下也。

  跋癡絕所書。草堂法師示道璋書。授其徒惠派

  有運斤之手。無受斤之質。則其道不傳。有受斤之質。無運斤之手。則其道不知。知者其津涉也。傳者其源流也。源不清則其流必溷。津不正則其涉必迷。斯二者。所以常相求。而不相離也。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師勝資強。本深末茂。光明俊偉。磊落掀天地。亘萬世者。豈外此。別有旨意哉。
  草堂之於道璋也。諄諄其言。運斤受斤。可謂明矣。癡絕之於惠派也。咄咄其書。受斤運斤。可謂至矣。源清而流溷。津正而涉迷。吾不信也。

  題龔翠巖羅漢圖

  西方大聖人。嘗慮正教湮微。命高第弟子。應身末法之中。隨其顛倒所欲。而誘掖之。楊文公大年。修傳燈錄。敘正傳傍出外。別收應化聖賢。其得之矣。宋南渡。有老融者。由汴京。棄儒歸釋。以筆端如幻三昧。取應化事跡。畫而成圖。使賢愚。一目皆了。樓大參謂。老融惜墨如惜金。蓋言其精如此。傳融之學者。四明則有胡直夫。西蜀則有元上人。今觀龔翠巖所作十二相。雖出於老融。脫略筆墨畦徑。則又非胡與元。所能跂及。融也龔也。噫其誘掖正教之功。豈止契合佛意。與楊大年爭衡而已。昔孔子作春秋。以一字。為褒貶。太史公。志貨殖。傳滑稽。其褒貶。雖若稍異。鞠其指歸。亦豈異哉。

  書大慧答常禪師書後

  中天竺曉常禪師者。始與大慧。同依普融於汴之咸平。咸平。太宰輔香火寺也。會圓悟升天寧。慧由太宰園菴。復往依之。既而深得法髓。不疑古今舌頭。悟因以分座訓徒浼焉。高皇駐蹕吳會。常居中竺。嗣普融。慧居徑山。嗣圓悟。法門叔姪。由此遂分。及南遷衡陽也。常遣密首座。田巡檢。殷勤致問。此意豈擠之又下石者。可同年語哉。慧之報章也。又豈以道大望重。眼高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