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乘。具如全帙。后三境不说。后三大章亦不说。

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十卷 南刑北烦)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灌顶再治

  大意第一。释名第二。明门第三。辨诠次第四。简法心第五。分别前方便第六。释修证第七。于中有四。初修证世间禅相。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二修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三修证出世间禅相。谓对



治无漏。缘理无漏。对治无漏有九。九想。八念。十想三种名坏法观。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三种名不坏法观。九次第定。名练。师子奋迅。名熏。超越三昧。名修。缘理无漏未说。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未说。八显示果报。九从禅起教。十结会归趣。皆未说。

六妙门禅法(一卷 元藏谨字号南北藏并缺)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 前有元照序 一名童蒙止观亦名小止观 南践北途)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后附梁肃天台止观统例。及天台法门议。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 南烦北法)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辨法相第一。释觉意三昧名第二。释方便行第三。明心相第四。入观门第五。证相门第六。



四念处(四卷 南烦北法)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先明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宣说。次明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乃约生生等四句。各明四门。四念处。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别不同。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南翦北刑)

隋天台智者大师撰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诵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一一历心而转作。则观解无碍。触境不迷。若于一念心中。通达一切佛法者。则三观自然了了分明也。故出此三百科。名教仍当。名下略辩体相。始得三卷。(仅六十科)

净土十疑论(一卷十四纸 前有杨杰序 南起北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后有陈瓘序



观心论(亦名煎乳论 二藏俱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大乘论藏诸论释第三】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南心北退)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总释瑜伽师地名义。略释一十七地名义

摄大乘论释(十卷 南持北枝)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世亲菩萨。释前摄大乘论本

△摄大乘论释(十五卷 有慧恺序 南操好北友投)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摄大乘论释(十卷 南坚北连)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二译并同前本

摄大乘论释(十卷 南雅北交)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无性菩萨。释前摄大乘论本。



成唯识论(十卷 有沈玄明后序 南縻北义)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护法等十菩萨。各造论十卷。释世亲三十颂。奘师糅为十卷。乃瑜伽一宗之精要也。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 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 南自北沛)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护法菩萨。释天亲所造论。

大乘广五蕴论(十三纸半 南都北投)

安慧菩萨造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译

观所缘缘论释(八纸余 南华北投)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护法菩萨。释缘缘论中破执纵夺之法。

释摩诃衍论(十卷 元藏笙字号南北藏俱缺)

龙树菩萨造 筏提摩多译

释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

广百论释论(十卷 南真北廉)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护法菩萨。释前广百论本。与成唯识论破我法二执处。相为表里。最宜详玩。

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钜野洞庭



元苍山再光寺普瑞集

消释悬谈文义。乃座主家学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