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以性德而为修德。即以修德而显性德。中间永无诸委曲相。故名为直。顿阶佛地无所有法。故名为进。此是称性缘了庄严。不同三乘别修缘了。故名定慧无上也。
  
  四智断无上者。破惑显理。名之为智。理显惑亡。名之为断。经云。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不由于他。离见妄想。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夫自觉观察妄想无性。则何惑不破。离见妄想入如来地。则何理不显。岂同二乘以生空智。仅断见思。亦岂同权位菩萨。以次第三智。渐断三惑者耶。故云智断无上也。
  
  五徧知无上者。夫一切诸法。本惟心量。执之则全真成妄。悟之则全妄即真。是故凡外愚小。不唯名相妄想徧计缘起八识是妄。纵令缘念思惟正智如如圆成及二无我。亦是妄也。经云。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此之谓也。诸佛菩萨。不唯正智如如圆成及二无我是真。观于名相妄想徧计缘起八识。亦即真也。经云。妄想有十二。缘起有六种。自觉知尔焰。彼无有差别。五法为真实。自性有三种。修行分别此不越于如如。此之谓也。二乘舍生死而取涅槃。不知涅槃无性。权乘舍二边而取中道。不知中道无性。唯有得自觉圣智者。于五法自性识二无我究竟通达。故云徧知无上也。
  
  六道品无上者。唯心直进。即是圆心念处。一念处一切念处。是名四念处慧。观察无始虚伪。则二世恶断。思惟佛地无生。则二世善生。是名为四正勤。宴坐山林。下中上修。必具欲勤心观。是为四如意足。能见自心妄想流注。则成五根。得自在力。是为五力。超度自心所现境界虚妄之想。即七觉支。超度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即八正道。得如来身。即是入圆三解脱门。证于自觉圣智第一义心也。如此圆妙道品。尚非历别次第道品可比。况是二乘道品所能及乎。故云道品无上也。
  
  七方便无上者。夫第一义自觉圣境。离名绝相。非妄想之所阶。是故经令亲近最胜知识。分别决断种种句义。乃至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又云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又于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教令应知应舍。又云。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一者善分别自心现。二者观外性非性。三者离生住灭见。四者得自觉圣智善乐。又为辨四种禅。令知舍邪趣正。由浅阶深。又为说二种觉。又令当善四大造色。又为说诸阴自性相。又为辨外道四种涅槃。又为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等。皆为自觉圣智一乘而作弄引。尚非次第二观为方便道。况是性地四善根等诸方便耶。故云方便无上也。
  
  八位无上者。文中虽或兼明三乘共位。又或独明菩萨十地。然正意唯令不由于他。通达佛法。故日。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十地则为初。乃至云无所有何次等。并如空中鸟迹。有即非有。不同历别权修。楷定三阿僧祗浅深次第。又明声闻缘觉得此法者。亦名为佛。又谓声闻。譬如昬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是则始说三乘。终归一乘。故云位无上也。
  
  九利益无上者。谓诸菩萨若能唯心直进。观察外境非有。妄想无性。入于三昧正受。则得如来二种神力建立。一者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二者手灌顶神力。以此神力建立。令离魔业烦恼。及令不堕声闻地禅。一切菩萨由此神力。得如来自觉地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示现佛身。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悉令远离有无等见。故云利益无上也。
  
  十圆满无上者。夫一切诸法。唯是自心现量。本无可取。亦无可舍。凡夫溺于有漏。二乘醉于偏真。皆是自迷心量。割裂太虚。若能观察外性非性。显发自觉圣智第一义心。则法界为身。具足无量神力。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所谓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取舍情尽。理智一如。尽未来时。不增不减。故云圆满无上也。初分释竟。
  
  二合释者复二。初直就此题释。次约二译皆加入字释。初直就此题释者。若以偏真为不可往。则正因缘境。为谛理无上。生灭四弘。为慈悲无上。析空止观。为定慧无上。破除分别。俱生二种烦恼。为智断无上。了达三界依正。一一无我我所。为徧知无上。观身不净等。为道品无上。五停心观等。为方便无上。四向四果。为位无上。降伏界内四魔。为利益无上。证得有余无余二种涅槃。为圆满无上。此则一切仙魔释梵所不能往所不能有。故名无上宝也。然非今经意也。
  
  若以即真为不可往。则因缘即空。为谛理无上。无生四弘。为慈悲无上。体真止观。为定慧无上。爱见如虚空不可得。为智断无上。三界依正同于空华。种种分别而无染著。为徧知无上。观身净不净不可得等。为道品无上。三轮体空六度行等。为方便无上。超二乘地。入菩萨地佛地。为位无上。界内四魔性空寂灭。为利益无上。生死涅槃。同于梦幻。为圆满无上。此则一切愚法二乘所不能往所不能有。故名无上宝也。由此能通但中圆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