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离四句相。具如第九门中已明。
  
  
  二释计著建立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魏云。所谓执著坚热湿动虚妄分别四大相故。唐云。谓于坚湿暖动请大种性。取相执著。虚妄分别。)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魏云。执著建立因譬喻相故。建立非实法以为实。唐云。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
  
  
  疏曰。下文广明四种妄想。成内外四大。则心外何尝实有四大。而诸凡愚。妄以宗因喻成立四大为实有性。谓地实有坚性。水实有湿性等。岂非妄想计著。于不实法而建立耶。二别释竟。
  
  
  三结益
  
  是名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唐云。菩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无我。以无相智。于解行地。善巧观察。入于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唐云。以胜三昧力)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唐云。十无尽愿。成就众生。种种应现。无有休息。而恒安住。自觉境界三昧圣乐。)
  
  
  
  疏曰。知计著建立之非。则知所舍。知观察离四句之是。则知所修。故能从解行地入欢喜地。乃至成佛。尽未来时。成熟众生。恒住自觉圣智乐也。初正辨二觉竟。
  
  
  二明善觉四大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魏云。应善知四大及四尘相。唐云。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唐云。应如是观。)彼真谛者。四大不生。(唐云。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唐云。以诸三界。但是分别。唯心所见。如有外物。)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唐云。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唐云。虚妄分别津润大种。)生(唐作成。四并同。)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唐云。炎盛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唐云。色分段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魏云。妄想分别内外共。虚空生内外相。唐云。离于虚空。)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魏云。以执著虚妄内外邪见。五阴聚落四大及四尘生故。唐云。由执著邪谛。五阴聚集。大种造色生。)
  
  
  
  疏曰。此正明心外实无四大。四大皆唯心也。四大之名。四大之相。皆依妄想分别。似有显现。是故三界依正。无非自心所现分齐。譬如瞖目所见空花。真实不生。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一。不可谓异。不可谓常。不可谓无常。不可谓亦有亦无亦一亦异亦常亦无常。不可谓非有非无非一非异非常无常。不可谓我。不可谓我所。当处出生。无有来处。瑄处灭尽。无有去处。性无迁动。生即无生也。然四大旣如空花无体。何有坚湿暖动之相历然不同。当知坚湿暖动。袛是妄想分别所成。离妄想外。无别种也。是故津润妄想。即水大种。由此故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即火大种。由此故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即风大种。由此故生内外风界。分段妄想。即地大种。由此故生内外地界。旣此四大。唯以妄想为种。则与虚空。同是无性之法。本非有异。而妄想分别。谓离色有空。离空有色。遂谓色及虚空。俱是心外有法。由是计著邪谛。妄谓五阴集聚。乃从四大造色所生。不知四大造色。皆由妄想生也。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唐云。识者以执著种种言说境界为因起故。于余趣中相续受生。)
  
  
  
  疏曰。五阴之中。识为其主。故云万法唯识。而此识者。五识则乐现在五尘境界。意识则徧乐三世假实境界。第七则乐虚妄我执。第八则受前七识熏。执持彼种。令不失坏。故于余趣恒相续也。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唐云。地等造色。有大种因。非四大种为大种因。)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唐云。何以故。谓若有法有形相者。则是所作。非无形者。)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唐云。此大种造色相。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疏曰。此明地水火风四大。及色香味触四微皆以妄想为其因缘。非彼外道所计之四大因缘也。盖凡属有形。皆是所作。必非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