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斯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达多通入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还结其终字句差殊颇亦改正傥有披寻幸勿疑惑兼此添品总成六译三在三阙)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直云维摩诘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六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维摩诘经二卷(或三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
  说无垢称经六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阙本)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一名维摩诘子问经亦名善思童子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大乘顶王经一卷(亦名维摩儿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三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善思童子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共善思童子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前后四译第二本阙)
  大悲分陀利经八卷(亦云大乘悲)
  失译(今附秦录第二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悲华经十卷(一帙)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五译)
  金光明经八卷(二十四品)
  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合出当第四本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序略云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其次周世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三品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如何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驭寓新经即来帝□所司相续翻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间因劝请北天竺揵达国三藏法师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复得银主陀罗尼品在京大兴善寺即为翻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谏撰录者曰此合部经文义备足其无谶四卷真谛七卷崛多五卷并皆有阙故此三经无繁重载谨按长房等录周武帝代天竺三藏那舍崛多译出一本名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五卷成部今详此名乃非全译但于无谶四卷经中续演二品其寿量品更续其文大辩品中更广□法余品之中亦有续者故云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故六卷合经序云寿量大辩又补其阙以此证知但是续阙非是别翻又经序云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房等诸录乃云耶舍崛多者此二三藏乃是同师当时共翻互载皆得其合部经有六卷本与此八卷明同异者其六卷经一品颠倒比校新经八卷者是又二经嘱累文意全别六卷嘱累乃与法华嘱累大□相似未详所以今勘八卷之者亦与新经扶同二本少殊不可双载故存八卷为正编之入藏后寻览者幸无惑焉兼此合经总成五译两本在藏三本入删繁录)
  伅真陀罗所问经二卷(或三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亦名说不可思议品)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亦名佛升忉利天品经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一名合道神足经或二卷或三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三本阙)
  上三经十卷同帙。
  宝雨经十卷(一帙)
  大唐天后代南印度三藏达摩流支等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宝云经七卷。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新旧三译第二本阙)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无遮字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
  僧佑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二译)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或六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阿惟越致遮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右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降娄月建在戌朔次甲子壬午之日瞿昙流支沙门昙林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九千一百九十三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译经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