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与新旧四译金刚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七卷。
  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一卷第一译)
  右新译重本。与后译实相般若同本异译。当第五百七十八卷。
  第十一(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
  第十二(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
  第十三(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八十九卷。
  第十四(重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九十卷。
  第十五(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
  右新译单本。当第五百九十一九十二卷。
  第十六会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
  右新译单本。从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或二十卷三帙)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第二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四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僧睿等译(第二译)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或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三经。与大般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花品后文并阙。又按姚秦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与大经第二会同梵文也(龙树菩萨造智度论释大品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
  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第六译)
  右一经长房内典二录云。是外国经钞者。寻之未审也。据其文理乃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过
二。准道行经后阙十品。
  上二经二十卷二帙。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七译)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亦直云大明度经或六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三译)
  右四经。与大般若第四会。同本异译(其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新道行经但有其名而无其本诸藏纵有即与小品文同但题目异耳故不重出前后八译五存三阙)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六会。同本异译。
  上二经十一卷同帙。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或一卷二十一纸)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第一译)
  右一经。亦名文殊般若波罗蜜经。初文无十重光。后文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童真者是。又编入宝积在第四十六会。为与后经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二十纸)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拾遗编入第三译)
  右一经。初文有十重光。后文无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法王子者是。初叹菩萨德及列菩萨名。此本稍广。又此二经亦互有广略。
  右二经与大般若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同本异译。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第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同本异译。新旧相比旧经稍广(前后三译二存一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舍卫国)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婆伽婆)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祇树林)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三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室罗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四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名称城)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五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其第四本能断般若。贞观二十二年沙门玄奘从驾于玉华宫弘法台译。后至显庆五年。于玉华寺翻大般若。即当第九能断金刚分。全本编入更不重翻。准诸经例合入大部者即同别生。此录之中不合重载。为与沙门义净译者名同。恐有差错。故复出之(三师造论同释此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一经与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同本异译。而西域梵文有广略二本。故实相理趣文意乃同况大小异。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