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释教录卷第一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
开元释教录卷第四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
开元释教录卷第七
开元释教录卷第八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一(别录之一)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二(别录之二)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三(别录之三)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六(别录之六)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七(别录之七)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八(别录之八)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九(入藏录上)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十(入藏录下)

开元释教录卷第一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前后翻传年移代谢。屡经散灭卷轴参差。复有异人时增伪妄。致令混杂难究踪由。是以先德儒贤制斯条录。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犹未极根源尚多疏阙。以庸浅久事披寻。参练异同指陈臧否。成兹部帙。庶免乖违。幸诸哲人俯共详
览。
  稽首善逝牟尼尊无上丈夫调御士
  亦礼三乘净妙法并及八辈应真僧
  我撰经录护法城三宝垂慈幸冥佑
  惟愿法灯长夜照迷徒因此得慧明
  正法遐久住世间依学速登无上地
  自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岁次丁卯。至大唐神武皇帝开元十八年庚午之岁。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译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其见行阙本并该前数。
  亲录合二十卷。开为总别。总录括聚群经。别录分其乘藏。二录各成十卷。就别更有七门。今先叙科条余次编载。
  总括群经录上
  右从汉至唐所有翻述。具帝王年代并译人本事。所出教等以人代先后为伦。不依三藏之次。兼叙目录新旧同异。
  别分乘藏录下
  右别录之中曲分为七。一有译有本。二有译无本。三支派别行。四删略繁
重。五拾遗补阙。六疑惑再详。七伪邪乱正。就七门中二乘区别三藏殊科。具悉委由兼明部偶。
  总录分为十卷。起第一尽第十(此粗显纲条若一一具明在第十卷内)
  第一卷(汉魏二代缁素译人所出经戒羯磨等及新旧失译并附出译人列传)
  第二卷(吴晋二代缁素译人所出经戒等并新旧失译诸经同前附出译人列传)  第三卷(东晋苻秦二代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新旧失译列传同前)
  第四卷(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四代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并新旧集失译经等)
  第五卷(宋朝一代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新集失译经等)
  第六卷(齐梁元魏高齐四代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新集失译经律集等)
  第七卷(周陈隋三代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及传录等)
  第八卷
  第九卷(八九二卷皇朝缁素译人所出经律论及传录等)
  第十卷(叙古旧诸家目录部帙多少及详显同异)
  别录分为十卷。起第十一尽第十二(此粗显纲条具述在第十卷内)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十一十二两卷有译有本菩萨藏经律论目录兼述译人时代)
  第十三卷(有译有本声闻藏经律论及贤圣集传目录亦述译人时代)
  第十四卷(有译无本大乘经律论阙本目录)
  第十五卷(有译无本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阙本目录)
  第十六卷(支派别行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别生目录)
  第十七卷(删略繁重别生同本异名经等删除目录补阙拾遗旧译大小乘经律论大周入藏录中遗漏不上目录及新译大小乘经律论集传等新编入藏目录)
  第十八卷(疑惑再详目录伪妄乱真新编伪经及群录中伪经并诸家集钞等目
录)
  第十九卷(大乘经律论入藏目录)
  第二十卷(小乘经律论贤圣集传入藏目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一
  后汉刘氏都洛阳
  从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至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凡一十一帝一百五十四年。缁素一十二人。所出经律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于中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见在一百九十五部二百六十四卷阙本)
  以为后汉经录云。于中直云帝者为真。兼斥名者是伪。年代甲子依唐司隶甄鸾成均博士。王道圭二家年历参定(后汉)沙门迦叶摩腾(一部一卷经)
  沙门竺法兰(四部一十五卷经)
  沙门玄娄迦谶(二十二部六十七卷经集)
  沙门安世高(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经律集)
  沙门竺佛朔(二部三卷经)
  优婆塞安玄(二部三卷经集)
  沙门支曜(一十部一十一卷经集)
  沙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