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颂付嘱二。初举三佛以劝流通。二举难持之法以劝流通。
  
   (庚)初中三。初募觅其人。二正举三佛。以劝持经。三释劝意。
  
   (辛)今初
  
  告诸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说斯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辛)二正举三佛以劝持经
  
  其多宝佛。虽久灭度。以大誓愿。而师子吼。多宝如来。及与我身。所集化佛。当知此意。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
  
   (辛)三释劝意
  
  其有能护。此经法者。则为供养。我及多宝。此多宝佛。处于宝塔。常游十方。为是经故。亦复供养。诸来化佛。庄严光饰。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能护持经。即为供养三佛。若说此经。即为具见三佛。所以释劝意也。初举三佛以劝流通竟。
  
   (庚)二举难持之法以劝流通二。初正举劝。二释劝意。
  
   (辛)初中三。初诫劝。二正举难持以劝。三释难持意。
  
   (壬)今初
  
  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
  
   (壬)二正举难持以劝
  
  诸余经典。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若以足指。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得阿罗汉。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俱通大小。宏通前四味教。皆带方便。故犹易。持说此经。纯明一实。故倍难也。
  
   (壬)三释难持意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而于其中。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不但此土四十余年。未曾显说。即无量土中。从始至今。所说虽多。亦未有如此经之深谈佛意者。此经体宗用三。衣座室三。即是佛之三身。能持即持佛身。此意岂易。初正举劝竟。
  
   (辛)二释劝意三。初重募持经之人。二明能持难持则诸佛喜叹。三明即成自行化他胜行。
  
   (壬)今初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壬)二明能持难持则诸佛喜叹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诸佛所叹。
  
   (壬)三明即成自行化他胜行
  
  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湻善地。
  
  此自行胜行也。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于恐畏世。能须臾说。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此化他胜行也。见宝塔品竟。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提婆达多。亦云达兜。亦云调达。此翻天热。以其应行三逆。所以生时人天心热。因此立名。即因缘释也。(问。恶人出世。何名感应。答。令无量人。不敢造恶。亦具四悉。见者喜己身不作。即世界。不作生善。即为人。不作恶。即对治。无障果事。即第一义。)约教者。前三教。逆秖是逆。今即逆而顺。是圆教意。本迹者。本地清凉。众生烦恼。故菩萨示热。同其病行而度脱之。大经云。提婆达多。必不破僧。报恩经云。若有人言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无有是处。大云经云。提婆达多。不可思议。所有行业。同于如来。观心者。究竟断彼异相诸阴和合积集。名为破僧。究竟断彼诸使习气种子。名为害阿罗汉。究竟断彼七种识身烦恼所知种种染污。名为恶心出佛身血。(出楞伽经第三)什师译经竟。宫人请此品淹留在内。江东仅传二十七品。梁有满法师讲经百徧。于长沙郡烧身。仍以此品安持品前。南岳大师亦以此品次宝塔品后。后见长安旧本。方知二师深得经意。
  
   (丁)此迹门流通第三品来意。引古宏经。传益非谬。明今宣化。事验不虚。举往劝今。使流通也。文为二。初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二明今日文殊通经。龙女作佛。禀教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