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典。故教别。同名为经。故教通。依教起行。为行不同。从一乃至无量。故行别会同常乐。故行通。理虽无名。因门名理。理随于门。四教一十六门入理。故理别。门随于理。一门所入之理。卽一切门理。一切门所入之理。卽一门理。故理通。此约一化以论通别。次约一经。前后诸文能诠相异。故教别。所诠理一。故教通。二十五圣方便多门。故行别。同证圆通。故行通。二十五门各具全理。故理别。一门全理融摄诸门。故理通。更约一题。大佛顶卽理。了义卽教。首楞严卽行。此皆偏举。具论必备。以对经字。任运有通别意。又约一字。所言大者。梵语摩诃。具含三义。谓大多胜。大卽是理。多卽是行。胜卽是教。又理大故。教行亦大。行多故。教理亦多。教胜故。理行亦胜。一字中无量义。一一义中义复无量。况一句。况一题。况一经。况一切经耶。通别合释竟。

  次分文各释为二。初释别名一十九字。次释通名经字。

  释别名为二。初拣定。二正释。

  拣定者。一切诸经。别名无量。取要言之。不出七种。一单法。二单人。三单喻。四人法。五法喻。六人喻。七人法喻。今经正以人法为名。略兼于喻。法则有性有修。人则有因有果。大佛顶。性法也。密因修证了义万行首楞严。修法也。如来。果人也。诸菩萨。因人也。略兼喻者。佛顶现化。表示众生本具性德。是故显诠名大佛顶经。密诠名大佛顶咒。从所表以立称。亦得名为喻也。

  正释为二。初分句广释。二合辨大途。

初中三。初释大佛顶。次释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后释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初释大佛顶复为三。初约心法略释。次约佛法广释。三约众生法例释。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性。卽是大佛顶性。此之理性。在迷不减。在悟不增。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随释一法。徧能通一切法。胡须作此三释耶。特以性德在缠。人莫能晓。如暗室中宝。谁能知者。故必约佛界三德以明其致。而昧者又独让能于佛。故必更约九界三性以验其同。十界并陈理事悉等。而犹不知两重三千。同居一念。便疑众生法广。佛法太高。故必近约一念三因以识其要。若知心佛众生。的无差别。则言言显谛。句句知宗。为不了者。作此三番解释。又恐滞句乘言者众。说食数宝者多。故今先从近要指南。庶可随文入观。

  初约心法略释者。此大佛顶三字。直指众生现前心性。全彰一经所谈理体也。以吾人现前一念实无分剂。亦无方隅。无有初后。并无时劫。竖穷横徧。当体绝待。不可思议故名为大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云。彼不变者。元无生灭。又云。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乃至又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等。皆直指此现前一念。当体常徧。无欠无余。譬如一刹那中所见明月。卽是古今之月。不可谓是月之少分。又如一点水中所现之月。卽是天上月之全体。不可谓是少分月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了了常知。不可昬眛。故名为佛。佛者。觉也。经云。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当知闻觉知性亦复如是。又云。头自动摇。见无所动。手自开合。见无舒卷。又云。觉所觉眚。觉非眚中。又云。闻实云无谁知无者。乃至其形虽寐。闻性不昬。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等。皆是显出现前一念之觉性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不可踪迹。不可名状。离过绝非。用无穷尽。贵极无为。不堕诸数。故名为顶。譬如佛顶。虽是妙相。而不可见。经云。惟心与目。今何所在。又云。以何为心。当我拳耀。是故七处无所。相想非体。不可指是。不可指非。旣非明暗色空。亦非觉闻知见等。皆是显此现前一念。本自离一切相故也。从来释此三字。或单约法。谓此法是大觉最胜之顶法。或单约喻。谓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见相。或单约事。谓繇如来顶中化佛说咒。故得大佛顶名。或单约理。谓大卽法身。佛卽般若。顶卽解脱。譬如担板。各见一边。若知全喻显法。全事表理。则群说纷纷。合之双美。盖如来顶中所现化佛。亦名无为心佛。正表众生本具性德。而此性德。本极尊贵。如转轮圣王。尊为蚁子。虽昬妄颠倒。寻膻阶下。而牀上王体。依然如故。又此性德。旣非有相。亦非无相。喻如佛顶。虽不可见。而非无顶。非无顶。卽如实不空义。故能从顶发辉。现光现化。不可见。卽如实空义。故能超诸戏论。离卽离非。空与不空。义似有二。体实无二。卽空不空。圆融无二义。故能非遮非照。遮照同时。然则不离一喻。三法宛然。法身大。故无所不统。般若大。故无所不照。解脱大。故无所不融。觉于真谛。故一空一切空。觉于俗谛。故一假一切假。觉于中谛。故一中一切中。一空一切空。空无空相。故无有一法出过于空。一假一切假。假无假相。故无有一法出过于假。一中一切中。中无中相。故无有一法出过于中。三字共显三德而非纵。一字各具三义而非横。不纵不横。名秘密藏。七趣迷此而沉沦。迷亦不失。二乘昧此而枯寂。昧亦不减。如来证此为极果。果亦非果。菩萨悟此为真因。因亦非因。善读经者。能向此三字中识取自心。则无上宝王。不求自致。善观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