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卽是有学人也。约教者。悟生灭思议十二因缘。卽藏教辟支。悟不生灭思议十二因缘。卽通教辟支。悟生灭不思议十二因缘。卽别教辟支。悟不生灭不思议十二因缘。卽圆教辟支也。观心可知。属者。遇也。休夏者。三月夏安居已竟也。自恣者。僧中作自恣羯磨。各各陈白。互求说罪悔过也。其法在百一羯磨中。未受比丘戒者。不宜预知。已受比丘戒者。必应习学。兹不具述。此二句。正明辟支来集之故。亦为下文菩萨咨决心疑之由。文可两属。就便属上。

 (丁)三菩萨众为二。初夏终时集。二闻音远集。

 (戊)初夏终时集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卽时如来敷座晏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此正承上属诸比丘休夏自恣之时。故不惟辟支咸集。而十方菩萨亦皆乘此咨决心疑也。菩萨约教可知。不复更出。慈严者。佛之慈悲如母。威严如父也。密义者。密妙之义。所谓三德秘藏。又未经法华开显。且令一类大机。密默先得其益。卽所谓秘密教也。深奥。卽秘密义。明非浅露之说。此文虽属通序。已与诸经不同。大似欲说法华。先说无量义也。

 (戊)二闻音远集

迦陵仙音。徧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迦陵频伽。鸟名。音声最妙。以喻佛说法音。更加以仙字者。意显佛之妙音。仅用迦陵。固不足以喻之。仅用仙字。亦不足以喻之也。又佛名大觉金仙。故称仙音。佛之音声。称性周徧。铁围诸山所不能障。但有缘者皆得共闻。今欲觉悟诸菩萨故。所以徧至十方界也。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正表众生根本实智。故下文将咒往护。选择圆通。请结经名。莫不由之。前舍利弗。表于权智。权实二智。是自利利他之本。故并为二处上首也。通序竟。

 (乙)二别序者。发起序也。诸经各各不同。故名为别。以此因缘浚发大教。故名发起。分文为二。初示堕因缘。二神咒护摄。

 (丙)初中三。初佛僧应供。二阿难等乞。三淫室误堕。

 (丁)初佛僧应供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勑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波斯匿。此云月光。与佛同时降生。父王见诸光明祥瑞。谓是其子福力所致。故以命名。亦翻胜军。卽舍卫国王也。讳日者。父死之日。人子所不忍言。故名讳日。掖者。宫中左右。名为掖庭。余如文。

 (丁)二阿难等乞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旣无上座及阿阇梨。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卽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阿难。此云庆喜。白饭王子。佛之堂弟。成道日生。故名庆喜也。别请者。请有二种。一僧次请。二别请也。大乘律中。戒受别请。戒别请僧。毗尼藏中。不一向戒。于受别请。除病时行时作衣施衣等时无犯。于别请僧。但令僧次通请一人。余皆别请无犯。今时值自恣。卽是施衣时到。故阿难得受别请而远游未还也。遑。及也。不遑者。但是先已出界。今犹未及归僧伽蓝。故不预众僧受供之次。或是受一日法。乃至受七日法而去。皆不可知。断断不可作破夏解。以备考律中。阿难无破夏事故也。上座者。梵名悉替那。此有三种。一生年上座。戒腊最高。二福德上座。大福大慧。众所推敬。三法性上座。谓阿罗汉。阿阇梨。此云轨范师。共有五种。一出家阿阇梨。授沙弥十戒法者是。二教授阿阇梨。受具时屏处问遮难。及教令乞戒者是。三羯磨阿阇梨。受具时当坛臼四羯磨者是。四依止阿阇梨。所从受依止。乃至一夜者是。五教读阿阇梨。所从受经若解义。乃至一四句偈者是。律中比丘五夏未满。不得暂离依止。今阿难十夏已满。故得无上座阿阇梨而独行也。应器者。梵名鉢多罗。以体色量三皆应法。故名应器。体则或瓦或铁。色则熏如鸠鸽。量则随腹大小。极大不过三升。极小不过升半也。檀越者。檀卽是施。由行施故。越贫穷海。故称檀越。言最后。者以王及长者居士。已先发心徧请佛僧。今若发心请阿难者。卽是最后之檀越也。刹利。此云王种。四姓中尊。是为最净。旃陀罗。此云杀者。四姓不齿。是为最秽。举此二种。以明无简择也。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者。有二意。一谓等心而乞。等心而施。则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故能圆成无量功德。二谓王及长者居士。如此殷勤设供。假使阿难一日失食。则功德不全。若得最后发心之人。独供阿难。则幷王臣等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得圆成也。阿难已知下。正显所以方行等慈之繇。繇知佛曾诃二尊者。故今钦仰而行无遮大道也。以须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