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卽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前后四阴。旣云惟是妄想为本。此之想阴。又岂更有他本。卽以妄想所现之境。还为妄想所依。是故色受二阴。则明想外无境。今之想阴。须明境外无想。只此所想之境。但是随想所成。除却融通妄想岂复更有本哉。盖人谓色心两法。寤寐二境。决定不相融通。今试观由汝念虑便能使汝色身。设使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且夫心中种种取像。心旣生想。形随取物。所取之物。必与所念相应。又寤时卽为想心。寐时便为诸梦。则若色若心。若寤若寐。何尝不互融互通。当知现前想念摇动妄情。更非实有外境令我摇动。不过卽是融通妄想而已。

(辛)四明行阴惟是幽隐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能令体迁。故不离汝想。曾无觉悟。故惟是虚妄也。除却幽隐妄想。岂复更有诸行。

(辛)五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设欲)名恒常者。于身(总)不出(于)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便决)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覩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覩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妄)想(根)元。宁受(此虚)妄(熏)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使彼妄习无寄则)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名为)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识阴虽云通指八识。须以第八为总报主。此第八识见分。恒托六根门头。任运缘于现量性境。故云于身不出见闻觉知也。串。与惯同。常也。几。微也。除却颠倒微细精想。岂复更有罔象虚无陈习。

(庚)三结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言五受阴者。以是众生之所执受故也。是故五阴通名为受。通名为想。当知亦复通名为识。以受想行三阴。不过皆是识之心所。色阴不过卽是识之相分故也。又复通名为行。以色受想识皆是迁流造作法故。又复通名为色。以初是有对有表色。后四皆是无对无表色故。

(己)二超答诣何为界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色空皆是色阴边际。则十界色法。无不竖穷横徧。触离皆是受阴边际。则十界诸受。亦皆竖穷横徧。记忘皆是想阴边际。灭生皆是行阴边际。入合皆是识阴边际。则十界想行识等。一一皆复竖穷横徧。所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惟是五种妄想为本。观性元真。皆如来藏。清净本然。周徧法界也。

(己)三追答并销次第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重叠生起者。意显一念迷妄。法尔顿具五叠浑浊。非谓实有先后也。生因识有二句。大须体会。盖一往就迷情言。须云生因色有。灭从识除。今是原始要终。故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耳。请试辩之。迷情所见。必须先有色空。方成触离。因有触离。方有记忘。因有记忘。方名生灭。因有生灭。方成了别。了别之性。称为湛明。岂非生因色有乎。下手功夫。必须先断分别。无分别。则无造作。无造作。则无诸想。无诸想。则不取诸受。无诸受。则不召诸色。岂非灭从识除乎。今原其所自始者。一念无明心动。卽为识本。此识动相。卽为行本。动必取境。卽为想本。能取见分。卽为受本。所取相分。卽为色本。是一念顿具五叠浑浊。仍是生因识有也。要其所由终者。动静等二相了然不生。故色性自灭。闻所闻等皆尽。故受性自灭。觉所觉空。故想性自灭。生灭旣灭。故行性自灭。忽然超越。故识性自灭。是一念圆超五种妄想。仍是灭从色除也。悟生卽无生。故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所谓一销一切销。喻如巾之六结。一解一切解。约横喻也。无灭而论灭。故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所谓先得人空。次悟法空。然后入无生忍。喻如巾之一结。要须从中下手。渐令分散。约竖喻也。然而事理本自不二。迷悟不免天殊。以理从事。则何理非事。以事从理。则何事非理。倘不深知六卽妙义。通达横竖法门。何由能识此经宗趣。今不避繁。再为点示。先约义立成四句。次融会收入一途。先立四句者。一顿悟顿除。二顿悟渐除。三渐悟顿除。四渐悟渐除。一顿悟顿除者。卽是最利根人。事理二障俱薄。始则于观行中。乘此心开。超入金刚干慧。次又于金刚干慧中。圆明精心。顿超信住行向地等。入妙觉海也。二顿悟渐除者。如阿难等。先悟藏性。顿获法身。次复定境修观。涤除根中积生虚习者是也。三渐悟顿除者。如满慈辈。所知障重。故开悟为难。由其三缘先断。故但使三因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