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续现前。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如是渐渐。减至二念无漏。二念有漏。二念无漏时。名杂修加行成满。次起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至此名为根本成满。由此有漏无漏间杂修故。名为杂修。亦名夹熏禅。以用无漏夹熏有漏。色定转明。果报转胜。由此资故业故。从广果没便生无烦天也。稍离定障。名为无烦。烦卽是障。障卽苦乐两斗也。次无热天。卽杂修中品。有六心用前。下品三心为加行。更引三心。一念无漏有漏无漏为根本。资其故业。从广果没。能超无烦。生于无热天。盖前斗心虽不交于苦乐。犹有不交者在。今则机栝独行。研交者无地。则其热亦无。三善见。卽杂修上品。有九心。用前六心为加行。更起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从广果没。生善见天。无漏功著。定慧障亡。故能十方世界。妙见圆澄。名善见天。盖前天虽无热。犹有机栝独行者在。不得称为善见。今则独行机栝亦无。十方世界惟一妙见也。四善现。卽杂修上胜品。有十二心。用前九心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于故业。超三生四。盖前虽善见。未能转变自在。今旣无尘象沉垢。犹如陶师著少泥于轮上。一拨便转。大小器具。随行施设。无所不可。能起十四变化自在。故名善现。五色究竟。卽杂修上极品。有十五心。用前十二心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于故业。能超四天。生色究竟。无烦寿一千大劫。身一千由旬。无热寿二千大劫。身二千由旬。善见寿四千大劫。身四千由旬。善现寿八千大劫。身八千由旬。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大劫。身一万六千由旬。结中云四位天王不能知见者。由其凡圣异途故也。然据起世等经。则五不还天。倍倍居上。若据此经文意。似与四禅同在一处。而凡圣自殊途耳。恐亦如方便之与同居。具有横竖二论。不可偏执一途也。详之。问曰。彼之天王。旣是菩萨。云何不能知见三果境耶。答曰。惟其菩萨示现。所以迹同诸天。相与钦闻五不还天。生其出世善根也。

(壬)三总结其名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独行无交。言其无有情欲。异欲界也。未尽形累。言其尚有色质。异四空也。故总名为色界。

(辛)三无色界五。初简去回心不入。二别明四空天相。三更判凡圣二类。四总辨王民不同。五结成无色名目。

(壬)今初。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此先明色究竟中。一类利根之人。慧性增上者。不入四空处也。幷下一类钝根入四空者。共名二种岐路。

(壬)二别明四空天相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旣销。无碍(之)无(亦)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及)半分微细。(意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旣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若在舍心句。总指舍念清净众同分地言之。虽似独说钝根那含。其实兼摄广果无想凡夫外道。故长水曰。舍心有二。一者若于有顶。用无漏道断惑入空。卽乐定那含也。二者若于广果。用有漏道伏惑入空。卽凡夫外道也。斯言得之。阿赖耶识。此云藏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名阿赖耶。卽第八识。末那。此翻染污。卽第七识。此第七识。无始以来。妄执第八识之见分为内自我。今言全于末那。正显俱生我执全在。分毫不曾伏断也。半分微细者。指第六识。无复外尘可缘。独有内缘之半分犹在。其相微细。不但非色。亦且非空。故以此为识处也。识心都灭。则并其第六识之内缘者亦伏。故名无所有处。第八识性。从来不动。不可断灭。今以妄灭之心。强加穷研。于此无尽性中。虚妄发宣尽性。故使第八识性。如存而不存。以其不可见故。第七执我之心。若尽而非尽。以其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未断非非想处爱故。此则但离下地粗想。故名非想。不达妄想无性。不入泥洹真无想道。故名非非想也。空处寿二万大劫。识处寿四万大劫。无所有处寿六万大劫。非非想处寿八万大劫。

(壬)三更判凡圣二类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若)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此等穷空。言旣以空而灭色。复以识而灭空。又以无所有而灭识。又以非想非非想而灭无所有。则于空境。可谓竭尽心力矣。然空理不居色外。今旣离色求空。岂尽空理。此钝根那含与凡夫外道。所以同归迷闷也。但此中若从不还天圣道穷者。直待非非想处八万大劫寿满。方出三界。生方便有余秽土。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及广果凡夫来者。则一味求空。不知回头观察真空道理。名为穷空不归。此乃迷有漏天。作涅槃想。旣不闻出世真正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