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圆满梵行。牒前梵王而言之也。澄心不动。谓幷离其觉观二支。成就内净喜乐一心四支功德也。映十方界。且指中千世界为十方也。光为教体。喻如人世以音为教。故名光音。非谓光实有声也。初禅有觉有观。故有忧悬。亦名粗漏。今觉观俱离。则忧悬不逼。而粗漏已伏。名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泽其心。律中喻以山顶之泉也。八触十功德亦同初禅。但从内净俱发为异。少光寿二大劫。身二由旬。无量光寿四大劫。身四由旬。光音寿八大劫。身八由旬。火灾不到。水灾得至。由其内心有喜水故。

(癸)三明三禅

阿难。如是天人。(旣已)圆光成音。(今更)披(去光)音(教迹)露(出)妙(定)。发成精(纯之)行。通(于)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犹言拓充)无际。身心轻安。成(就)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殊)胜(归)托(之境)现前。归(于)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徧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此第三禅。具有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心。葢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此乐非境。乃出乎净性。恬澹寂静。故名寂灭乐耳。非是无漏寂灭乐也。由其永离喜动。名为安隐心中。由其得无量乐。仍名欢喜毕具。此离喜妙乐地。世间之乐更无过者。律中喻以莲华出地而未出水。根。茎。华。叶。无不润渍也。少净天寿十六大劫。身长十六由旬。无量净寿三十二大劫。身三十二由旬。徧净寿六十四大劫。身六十四由旬。水火二灾不到。风灾得至。由其未离出入息故。

(癸)四明四禅又二。初明凡夫四天。二明不还五天。

(子)今初。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了知)乐非常住。久必坏生。(故于)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福爱)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之中)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旣以(厌舍苦乐之)生灭为因。(决定)不能发明(本)不生灭(之)性。(故生彼天时经)初半劫(想心方)灭。(到)后半劫(想心又)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苦因已尽。结上三禅之德。久必坏生。显彼三禅之过。苦乐二心以下。方显四禅正行。此禅具有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净。四一心也。穷未来际者。言其福性益增。寿倍初天而已。非真尽未来际也。福德圆明修证而住者。谓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离下地染也。广果者。广大福德所感之果也。无想天者。于四百九十九劫之中。六想不行。如冰夹鱼。如石压草也。此名舍念清净地。律中喻以沐浴被新净衣。又如密屋中灯。他经福生。或名无云。言无云者。下虽空居。犹依云住。此天果报虚妙。幷云相而亦无也。福生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爱寿二百五十大劫。身二百五十由旬。广果无想。皆寿五百大劫。身五百由旬。火水风灾皆不能到。法苑珠林云。无想天亦无别所。但与广果同皆一处。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种别名。

(子)二明不还五天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栝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梵语阿那含。此云不还。此之五天。皆三果圣人寄居处也。下界。指欲界。习气。指思惑。九品习气俱灭。此于欲界无续生业。不可卜居也。苦乐双亡。则于初二三禅无续生业。不可卜居也。舍心众同分者。卽指第四禅天。通名舍念清净地故。由其上界思惑未尽。所以须向此中安立居处也。斗心。卽双舍苦乐之心。机栝。卽苦乐两忘之心。盛热名烦。微烦名热。十方世界。统指大千国土言之。尘象沉垢。指四禅中定慧之障。陶铸无碍。言其定慧精明。融炼自在也。究竟者。研穷之义几者。动之微。研穷多念至于一念。故曰究竟群几。穷色性性者。穷亦究竟之义。心旣熏多至少。色亦穷粗至微。穷彼色性之性。邻于空无边际。此为色界最顶。故名色究竟天。幽溪曰。初无烦天。卽杂修下品。谓行人先入四禅定已。于此定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