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禀言。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上座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知不是。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法。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牓也。甚生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也难消。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目。方辩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汝入门来。便识得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过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后总被俗汉算将去在。宜自看远近。是阿谁面上事。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珍重。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自余施设皆被上机。中下之流莫窥涯涘。
    唐大中年。终于本山。諡断际禅师。塔曰广业。
  
  古尊宿语录卷第二终。
  
  
  古尊宿语录卷第三。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
  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
  言说祇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
  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
  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
  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沙劫数。行六度万行。
  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
  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
  无我无人。本来是佛。问圣人无心即是佛。
  凡夫无心莫沈空寂否。师云。法无凡圣亦无沈寂。
  法本不有莫作佛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
  犹如幻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
  祖宗门中只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问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于心。
  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
  设使菩提真如宝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
  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
  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
  所以道。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从佛至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
  所以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
  所以此意难信。达磨来此土。梁魏二国。
  祇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
  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问佛度众生否。师云。
  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皆不可得。
  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祇为不识本心。谩作见解。
  才作佛见便被佛障。才作众生见便被众生障。
  作凡作圣作净作穖等见。尽成其障。障汝心故总成轮转。
  犹如猕猴放一捉一无有歇期。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凡无圣。
  无净无垢。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德汝学得三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见解总须舍却。
  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蛆寝疾而卧。祇是不起诸见。
  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
  始得名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虚空。空无所依出过外道。
  心既不异。法亦不异。心既无为。法亦无为。
  万法尽由心变。所以我心空故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
  尽十方空界同一心体。心本不异。法亦不异。
  祇为汝见解不同。譬如诸天同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十方诸佛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祇是一心实无异相。亦无光彩。亦无胜负。无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