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解脱德。故以衣譬。即所谓解脱服也。又是惭愧庄严。又是寂灭上忍。性具僧宝。如身必有衣。念慧除垢。则解脱清净。众德庄严。柔和善顺矣。

 △三法合。

斋念众者。其德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四念戒二。初示念境。二明念益。今初。

四当念戒。身受佛戒。一心奉持。不亏不犯不动不忘。善立慎护。为慧者举。后无所悔。不以有望。能等教人。

佛戒有七众九众大小两门之不同。今云身受佛戒。且据一日一夜所秉八支而言。即此八支戒法。且摄定共。道共。及三聚。五支等戒。故总诫云一心奉持也。不亏不犯即木叉戒。不动。即定共戒。不忘即道共戒。又不亏不犯不动。即摄律仪戒。不忘乃至后无所悔。即摄善法戒。不以有望。能等教人。即摄众生戒。又不亏谓护持四重。根本。无亏。即根本业清净戒。不犯谓其余四支及根本之等流方便。皆悉无犯。即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不动谓不被欲界粗獘五尘所动。即非诸恶觉。觉清净戒。不忘谓正念现前。故能善自安立。谨慎护持。设为有智慧者之所举问。如说能行。如行能说。后无所悔。即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不以有望。谓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权乘诸位。能等教人。谓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无上菩提。即回向具足无上道戒。秪此一日一夜八关戒斋为所缘境。于中具足定共道共三聚五支。无欠无余。则为具足一切恒沙佛法无量功德之藏。斋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斋戒。是趣不过。是名为念戒也。一日一夜斋戒。横竖包罗。尚自如此。况终身五戒。况沙弥戒。况比丘戒耶。而世之蔑视戒律。别求圆妙者。不思甚矣。

 △二明念益三。初正明。二喻显。三法合。今初。

是念戒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喜心自生。乐戒统业。

住持三宝。由戒而存。一体三宝。由戒而证。故华严云。具足受持威仪戒法。能令三宝种性不断。所以名统业也。

 △二喻显

如镜之磨。垢除盛明。

一体三宝。佛为首。法为身。僧为衣。惟戒能照见之。故戒本云。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又云。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

 △三法合

斋念戒者。其净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五念天二。初示念境。二明念益。今初。

五当念天。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盐天。兜术天。不憍乐天。化应声天。当自念我以有信有戒有闻有施有智。

果报自然。无所造作。名之为天。四天王。谓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守护四天下者。居须弥山埵。离地四万由旬。忉利天。此翻三十三天。居须弥山顶。四方各八天。中为帝释。统御四洲。离地八万由旬。盐天亦云焰天。亦云须夜摩天。此翻时分。谓日月光明。上照不及。身自有光。以莲华开合而为昼夜故。离地十六万由旬。于虚空中。有地如云。朗然安住。兜术天。亦云兜率。亦云覩史。此翻知足。谓于五欲。皆知止足故。离地三十二万由旬。不憍乐。亦云化乐。谓随意化诸乐境。而无憍纵。离地六十四万由旬。化应声天。亦云他化自在。谓所受乐境。不假作意。但任运应现故。离地一百二十八万由旬。不言色无色界者。且据一日一夜斋戒功德。能感此等六天果报。故就近而略明之。此是念果。次我以有信等。则是念因。由信三宝及戒故。受持斋法不毁故。闻此大明法门故。能以功德普为众生故。正慧了了。不颠倒故。得生此六天中。受胜妙乐。渐次得涅槃也。六天近在欲界。人所乐闻。即世界悉。闻六天果。必植善因。即为人悉。畏天视听。不敢为恶。即对治悉。知天无常。发得苦智无漏真明。即第一义悉。同居六天。因缘生法。义属藏教。方便净天。即空一句。义属通教。实报义天。次第证入。义属别教。寂光大涅槃天。当体即中。义属圆教。信法生灭。信法无生。信法无量。信法无作。是有四教信。持性遮戒。持真谛戒。持俗谛戒。持中道戒。是有四教戒。闻生灭诠。闻无生诠。闻无量诠。闻无作诠。是有四教闻舍有为法。舍偏空证。舍二边著。舍中道爱。是有四教施。析法智。体法智。次第三智。一心三智。是有四教智。观心者。一切世界。依心建立。名持国。一切诸法。由心出生。名增长。一切法界。一心徧见。名广目。一切法门。一心普达。名多闻。一心具足王所功德。名忉利。一心生死涅槃以为昼夜。名盐天。不于心外取法。名兜术。一心具足法乐而无放逸。名不憍乐。一心随意转变。而于常乐我净四德无减。名化应声。自心起信。还信自心。名有信。随顺无染法性。名有戒。能观心性具足佛法。名有闻。不于心外取三世法。名有施。知心即空假中。名有智。复次五念法门。诸经多明六念。今以念施摄入念天。又此念天法门。阿含明念六天。谓念由十善故生天。天亦苦空无常无我。多是藏教意也。华严明念兜率天上一生补处大士功德。多是别教意也。涅槃明念第一义天。多是圆教意也。今经事同阿含。而因缘事境。徧为一切理观作本。安得不深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