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余日便可为恶。若余日为恶。待天神巡视而后修善。不几为小人之掩不善而著善乎。君子视之。巳见肺肝。谓天神而可欺乎。答曰。夫受六斋者。非谓平日便可为恶也。大戒五戒。秉之终身。八关戒斋。加于六日。譬如列国诸候。平日何尝不修政布德。士农工贾。平日何尝不勤职务业。迨夫巡狩省试之期。亦必倍加警饰。故梵网有不敬好时之戒。而善生经中。亦制不受六斋。得失意罪。良有以也。此为菩萨增上功德。亦为近事种出世因。下乃旁为一辈多罪众生。虽不能相续修善。亦使之暂离恶业。倘驯而致之。萌孽渐生。牛羊弗牧。安知不蔚为牛山美木耶。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力不足者。又曰。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斋戒。亦如是矣。纵令上根者少。而日月至焉。亦犹愈于梏亡不反者也。故知如来立法。普利三根。或不远而休复。或频厉而无咎。或与进而不与其退。与洁而不保其往。顾受者自审何如耳。

 △二释戒相八。第一杀戒。至第八非时食戒。第一杀戒。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蠕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释此戒相。各为三意。一因缘。二约教。三观心。因缘释者。夫众生习性。各有所好。喜长时者。为说长时。或尽形寿。或尽未来。喜短时者。为说短时。或一刹那。一念。一日。七日。一年等。今言尽一日夜。即是随乐欲说。夫八支净戒。虽则甚易。亦复甚难。尽一日夜。则虽难而易。不得半日及半夜等。则虽易而难。故以一日一夜而为分剂。不减不增。人可信受。信受即皆欢喜。世界悉檀也。善法易成。则善心必生。为人悉檀也。制有定限。罔敢亏违。则恶意必灭。对治悉檀也。涅槃名日。生死名夜。涅槃即生死。名尽一日。生死即涅槃。名尽一夜。日夜俱尽。生死涅槃。两不可得。则坐断三世。豁然入理。第一义悉檀也。持心如真人者。阿罗汉翻无著。亦翻不生。亦翻应供。亦翻应真。今翻真人。此乃出世圣果。而持心如之。以凡如圣。人所乐闻。世界悉也。如圣成就善法。即为人益。如圣不作诸恶。即对治益。我如真人如。一如无二如。即入理益。无有杀意者。犹如真人永断杀习。此总标也。慈念众生。别明行善。不得贼害等。别明止善。念欲利安。申明行善。莫复为杀。申明止善。止行二善。名为诸佛清净之戒。今以一心而修习之。故得名为持心如真人也。次约教释者。时无实法。依于色心分位假立。则有日月岁劫之殊。日出名昼。日没名夜。是中无我我所。藏教意也。日无出没。昼夜性空。通教意也。时既性空。故可延一日以为永劫。亦可促永劫以为一日。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别教意也。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一刹那性。即是亘古亘今之性。不见有法出于一日一夜之外。名尽一日一夜。圆教意也。断尽见思。名为真人。不杀生缘。成生缘慈。名清净戒。藏教意也。见思如虚空不可得。名为真人。不杀法缘。成法缘慈。名清净戒。通教意也。断尽三惑。名为真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著我缘。次第成就三慈。名清净戒。别教意也。三惑之性。即三般若体。惑成智名为真人。不动佛性。成无缘慈。名清净戒。圆教意也。三观心释者。先观心因缘。夫长时短时。悉惟是心。心谓是长。则短时亦长。如黄梁未熟。巳过名阙。心谓是短。则长时亦短。如斧柯已烂。未终一局。了知长短惟是自心。则能随意建立长短。是观心世界。悟长非长。故无量劫中习行诸度。不生懈倦。是观心为人。知短非短。故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不敢放逸。是观心对治。长短皆是法界。无复长短可论。尽一日一夜。即是尽生死涅槃之本际。是观心第一义也。观心本自可为真人。发意如之。是欢喜益。成就善种。三业似圣。是生善益。观心远离垢秽。不与圣违。是灭恶益。观心成就圣道。实无圣道可得。是入理益。次观心约教者。观心无我我所。时劫亦然。爱见则断。如于真人。藏教意也。观心犹如虚空。性不可得。时劫爱见。皆同虚空。如于真人。通教意也。观心假名无量。时劫差别。亦复无量。智断证得。亦复无量。如于真人。别教意也。观心绝待。体是法界。时劫惑智。无非法界。如于真人。圆教意也。观一念心。具足半满权实诸法。无欠无余。安得不约观解。申此八支五念之实义耶。

 △第二盗戒。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善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三释例前可解。下皆仿此。无贪取意。先明止善。思念布施等。次明行善。欢喜等四句。具四悉意。欢喜即世界。自手即为人。生他善故洁净。即对治。远离恶故恭敬。即第一义。观生如佛。故次不望句即行论止。谓与时无有望今报后报心也。欢喜四句。是却悭心。不望与句。是却贪心。悭财。悭法。贪有。贪空。贪二边。贪中道等。悉皆却除。是名诸佛清净之戒。

 △第三淫戒。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