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能不怨。不怨则不能归根复命于绝后重苏。亦不能使贞下起元为可兴可观也。予以庄生善怒字。屈原善怨字。孟子尤善怨怒二字。盖未有怨而不怒。怒而不怨也。庄子以怒而飞。怒者其谁。草木怒生。达其怒心即达其怒心。尤妙尽怒者其谁也。屈子怨而不怨则怨即怒也。不见离骚皆不平之怨耶。孟子云一怒而安天下。又以舜如怨如暴。以自求其不得于父母之故。太甲自怨自艾。终得阿衡之意。凡皆以怨怒成此浩然之气。如大易以地雷复为见天地之心。怒莫若雷。至于雷电敕法。帝出乎震。震惊百里摩荡八八六十四卦。皆从震发怒机。此大易又为一部怨怒之府即尧不得其子而举于舜。非怨怒而何能如此神远哉。舜以怨而得底豫。禹以父鲧殛死而治平水土。何怨如之。即汤武以臣伐君。不避惭德。何等怨怒耶。文王拘于羑里。口无怨言而此中之怨艾。至以一怒安天下何如。若周公以大义灭亲流言居东。怨可知也。春秋怨史也。孔子惧。作春秋。擅天王之进退褒贬。孟子距杨墨。只此一惧。乃不肯避万世乱贼之讳忌。此又何等怨怒哉。凡此以正直之气发天地人物不平之气以会归于天地中和者皆怨怒功也。世间法如此。参禅学道视此生死性命之怨怒果何物乎。

  贤贤易色

  贤贤易色者言贤人之贤不是空空企慕。直将彼之贤陶汰自己脱胎换骨把旧时色相尽底变易一番何等勇猛。遮样人事亲必孝。事君必忠交友必信。或以其一味诚朴。不加妆点疑为未学。不知人生除了大本达道更有何学。故曰吾必谓之学。或疑何以不及师。盖贤即师也。子夏居西河。不忘弟子职。故列师于君亲之上。

  哀公问社章

  哀公聩聩已甚。曾不知德政为国之本。蓦问社于宰我。岂亦知山川社稷为天地神人之主所关乎。宰我善言语。乃知松柏栗为社。不说所以为社之意。又以使民战栗。为辞。至今千古经几存亡。尚无人疑悟所对之微意哀公又何能直下即悟乎。宰我所对三句。已如铁馒头。咬嚼不破。孔子又放出金弹子。又谁能自透心腑。知圣贤苦心深心有如此者。公昔问政。夫子以人存政举。分明露布。己漠然不能信行。及与之语此应自揣曰我问社。他如何说个使民战栗。民尚能使之战栗矧我有国家社稷之所寄者。闻此反不能战栗。何也如此自疑。必能自悟。孔子闻此答得奇险。彼必不能疑悟。却乃箭上加尖。曰。此松柏栗。是夏殷周之成事。是时人不能说者。今已明说之而不省。此夏殷周之兴亡。是分明可警者。时人遂安意而不能谏。今已为讽谏之而不悟。又谁知既往可以鉴诚将来。而君人者不能藉既往者。早自引咎鉴诫。如此社稷安望长久而不为人所易哉。故予笑宰我于以栗后继曰战栗赚杀天下人。误杀自己语。是此栗字相同之毒也。

  论贲卦

  说者以贲是山间之火。其明几何。噬嗑乃雷电之火。其明始大。此泥于小利。与无敢之言。而未察其命意之深也盖圣人必先礼乐而后刑罚。刑罚可措而礼不可措礼者。文明以止者也。明而能止。故小利有攸往而亨此小正天下莫能破也。况兵刑皆圣人所忌。不欲以利见天下。如摄生者不轻于用药。圣人以师藏水于地中。又以贲藏火于山中。不特兵之利器不可示人。即文之利器。亦不可示人。圣人所贵于天真如黄裳通理。美在其中。不得已朿帛笺笺至于白贲则圣人所尚之志得矣。于此可见小利有攸往不敢张大其辞。如露布之毒天下也东坡以致饰授贲与孔子筮贲愀然。皆所以传斯文也。知之乎。

  四圣心易

  村野之民尝于屋壁。私以灰昼长短积之以自识。世人一毫瞒昧不得。此学是村民之心易也。因悟伏羲当初于天地人物灿然冥然处忽而窥得其妙。乃撩空而画之。无文字道理之名言。而造化秘密之机尽具。此伏羲之心眼中。先有此易经俯仰远近不定中定。所谓先天而不能违也。文王又何所见便能名其画象。字其卦爻而曲尽其奉天时义乎。亦惟文王自信其寂感秩序之故。始悟伏羲与天地人物。同此先天不变易之体。而后因之为后天变易之用。正以尽后天变易之用。而后不违其先天不变易之体也。周公孔子。自悟皆然。故曰先须知自心之易。始知天地之易。伏羲文王周孔之易。即如村民之出私意非结绳之易乎。天地之易。无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此天命之流行虽有变化无生死也。伏羲之易。有画象而无名言。乃代天地人物。收其性情之秘密。而藏诸卦爻之中。虽有变化。亦无死生。文王之易。本于天命。发于至情以人物后天之易。推其情伪相感。故有喜怒哀乐吉凶悔吝之交易。移易。翻易。变易。转易。与决不可易之道。此虽全体居于变易之用。其全用之道亦实无生死也周孔述而不作。显微阐幽。使民生日用身心性命。知先后天之体用。有原始反终之故顺流逆转之机。先后岂相违哉。先天画象之易。如生成孩子之全体。后天系辞之易。如教养食息之全用。非此全体无资全用。非此全用。不享全体。文王周孔三圣之赞易。乃亘古今教养民生之慧命也。何封何爻。非教养身心性命之法。又何卦何爻。有吉凶悔吝之法。又何卦何爻。无吉凶悔吝之法哉。即如一身六根。本自聪明。本自互用。本自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