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四。有一类补特伽罗。畜养妻子。上妙受用。深生耽染。是名身心俱不出家。(白字函第六卷)。

 白佛出家何得果  今渠断结自成功

  杂阿含经云。释摩男白佛。如佛所说。优婆塞义。在家白衣。具丈夫志。归命三宝。自言我是优婆塞者。云何而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佛言。断除身见戒盗。及疑网等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槃。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言。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言。若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时释摩男等五百人。闻斯法已。而白佛言。诸在家者获此胜利。一切咸应作优婆塞。(渊字函第六卷)。

 ○但发修行正果心  ○便是出家苾刍性

  无垢称经云。诸童子言。我闻佛说。父母不听。不得出家。无垢称言。汝等童子。但发无上正等觉心。勤修正行。是即出家。是即受具。成苾刍性(白字函第二卷)。

 ○菩提苟易红尘证  ○如来应不雪山修

  长庆注楞严云。在家菩萨。又不得错会经旨。将谓不劳诸佛戒法。但悟无功用道。也。且看如来为太子时。须往雪山修行。身心寂静。方得悟道。若是在家作得佛者。如来终不雪山去也。所以如来为汝众生起个样子。今人若总似无垢称庞居士。则不劳出家。其或未然。也须转身始得(第四卷)。

 ○由作二因善不善  ○乃为八部人非人

  舍利弗问经云。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受于快乐。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佛言。亦可得耳。

  ○天神者。先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圣之人。犹怀悭嫉故。

  ○虚空龙神者。修德行檀。不依正念。急性好瞋故。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闼婆者。好施有瞋。献伎乐故。

  ○阿修罗神者。志强。喜施。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作诸邪福故。

  ○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高心凌物故。

  ○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

  ○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瞋恚故。如是皆由依附邪师。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受函八卷)。

 ○外道妄立从兹始  ○调达仇酬自尔端

  央掘魔罗经云。佛告文殊。世间建立外道因缘。往劫有佛。名拘孙陀跋陀罗。出世。无外道名。唯一大乘法欲灭。时。有一比丘。名曰佛慧。时有善人施无价衣。猎师见之。生劫盗心。夜将比丘至深山中。坏身裸形。悬手系树。有采花婆罗门。见彼比丘。先着袈裟。而今裸形。必知袈裟。非解脱因。自悬苦行。是真学道。彼人即舍衣拔发。作裸形沙门从是而起。尔时比丘自得解缚。即取树皮。赤石涂染。以自鄣蔽。结草作拂。用拂蚊虫。又有婆罗门。见已念言。是比丘。舍先好衣。着如是衣。捉如是拂。当知是解脱道。即学彼法。出家婆罗门从是而起。时彼比丘。暮入水浴。因洗头疮。即取水衣。以覆疮上。取牧牛人所弃弊衣。以覆其身。时有樵者。见已念言。是比丘。先着袈裟。而今悉舍。必知袈裟非解脱因。被发弊衣。日夜三浴。修习苦行。当知是解脱道。即学彼法。苦行婆罗门从是而起。比丘浴已。身体多疮。蝇蜂唼食。即以白灰处。处涂疮。水衣覆身。时有见者。谓言是道。即学彼法。灰涂婆罗门从是而起。时彼比丘。然火炙疮。疮转苦痛不能堪忍。投岩自害。时有见者。作是念言。是比丘先着好衣。今乃如是。当知然火投岩。是解脱道。投崖事火从是而起。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犹如鹿渴于炎水想。追逐乏死。正法灭时。因彼比丘。非法法想。亦复如是。(量字函第四卷)。

  宗镜云。外道派出枝流。至佛出时。有六大师。谓富兰那。迦叶姓也。计不生不灭。末伽梨拘赊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删阇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八万劫苦尽自解脱。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粗衣也。计罪报之苦。以投崖拔发代之。迦罗鸠驮。迦旃延。计亦有亦无。犍阤若提子。计业所作定不可改。犊子计色是我。离色有我。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合二十身见(驾字函第六卷)。

  ○华严会上。第二十一位知识遍行外道。告善财言。阎浮提内九十六众。各起异见。而生执着。我悉于中。方便调伏。令其舍离所有诸见。乃至普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首字函第七卷)。

  经律异相云。诸比丘启佛。调达有何重嫌。怀结乃尔。佛云。不但今生。世世如是。往世有梵志女。端正姝妙。诸梵志法。凡欲处女与明经者。请诸同学。五百之众。供养三月。察其所知。时五百中一人。博达而年朽耄。面丑眼青。父母忧愁。女亦怀恼。于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