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如是。可化众生。自心清净皆见如来。而诸如来。兜率阤天。如本不动。如是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发起心中。皆悉现前。(伏字函第四卷)。

 习坐安可得成佛  驾车欲进在驱牛

  传灯云。南岳让禅师。见马祖坐禅次。师欲接之。故将片砖于祖庵前石上。磨之复磨。祖曰。作什么。师曰。磨砖作镜。祖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祖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祖无对。师又问。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永嘉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证道歌)。

  般若品

 明明照见五蕴空  了了能度一切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荆字函。仁王经末)。

 我佛亲从般若生  阿谁道是摩耶子

  道神足经云。佛告月天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当学般若波罗蜜便得三十二相。十力四无畏等。皆来归之。故不从摩耶生乎。(被字函第二卷)。

 何谓法身无德用  应如金宝尚泥封

  大乘法界论云。众生法身。既与功德相应。何故无有如来德用。应知此如莲华未开。诸恶见叶共包裹故。亦如金山。被瞋恚泥所封着故。亦如虚空。被愚痴云之所蔽故。总为颂曰。

○如莲金等未开显。佛体客尘翳亦然。是时功德不自益。反此则能为大利。

  (临字函第八卷)。

 心有恶尘善可净  水由象浊珠乃清

  智度论云。若唯有心。而无心法者。不应有垢有净。譬如清净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混浊。若清水珠。入水即净。不得言水外无象无珠。心亦如是。烦恼入故。能令心浊。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净。以是故。不得言烦恼慈悲等法即是心。(名字函第六卷)。

 灯光既照暗冥没  智慧才生烦恼无

  正法经云。佛告迦叶。譬如空舍。无其户牖。经百千年。无其人物。是室冥暗。忽有天人。于彼舍中。然其灯明。迦叶。于意云何。如是黑暗。我经百千年住此。我今不去。有此事不。迦叶答言。不也。世尊。彼黑暗无力。灯光若生。决定须去。佛言。迦叶。彼业烦恼。亦复如是。经百千劫。住彼识中。或彼行人。于一昼夜。正观相应。生彼慧灯。迦叶。如是圣者。慧根若生。此业烦恼。定无所有。(卿字函第三卷)。

 我断生兮死自灭  师逐人兮块自息

  般若经云。最胜天王白佛。云何菩萨。于无生法。而见有生。佛告天王。当知诸法无灭。是故无生。何以故。性不变故。但由世俗见有生灭。皆是虚妄。非真实有。若诸菩萨行深般若。即如实知无明因缘。故生诸行。依行生识。广说乃至由有故生。生即有老。老故有死。愁叹苦恼。是故修行。为断无明。无明若断。余十有支。展转随灭。如身若断。命则随灭。天王当知。邪见外道。为求解脱。但欲断死。不知断生。若法不生。即无有灭。譬如有人块掷师子。师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菩萨行深般若。善知因缘。诸法生灭。(果字函第九卷)。

 即这般若岂可求  非如金宝力而得

  智度论云。但了波罗蜜相。是为行深般若波罗蜜。不从十方求。亦无与者。亦非如金银宝物。力求而得。(立字函第一卷)。

 般若无相虽求难  方便之力应可证

  般若经云。佛告舍利子。所求菩提。方便善巧。乃能证得。菩萨修般若时。若见有法自性可得。则应可取。不见有法自性可得。当何所取。所谓不取此是色。此是受等。乃至此是声闻。此是菩萨。此是如来。舍利子。菩萨修行般若。如实了知一切法性。乃至如来。皆不可取。如是不可取波罗蜜多。即是无障波罗蜜多。如是无障波罗蜜多。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应于中学。于中学时。尚不得学。况得菩提。何以故。无少法有自性。于如是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