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至难惟有五  困中能施以推先

  四十二章经云。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判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不知足虽富而贫  若知足虽贫而富

  四十二章经云。佛告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辞字函)。

 财属五家非我物  悭不散施后生贫

  宝积经云。善安大梵天王太子。语父母曰。金银琉璃。水精砗磲。码瑙明珠。宁可藏乎。欲济贫乏。况一切财业。非是真宝。水火盗贼县官恶子。五家有分耳。父母言。善。如子所志。便取广施(师字函第四卷)。

  优婆塞戒经云。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克字函第五卷)。

 亲与非亲应等惠  舍并不舍岂常存

  宝积经云。在家菩萨。于自子所。不应极爱。若于子所。生于极爱。非他人所。则为自毁。应以三法而自诃责。何等为三。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邪行得。菩提道。是无异行得。非离行得。复次应诃己心。于自子所生怨家想。恶知识想。非善知识想。违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彼应随处自调于心。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应修是观。我异处来。子异处来。何以故。一切众生曾为我子。我亦是彼诸众生子。终不生念我子彼非。何以故。去至六趣。而复为怨。或复为子。我其当作等亲非亲。我以何故。于其所亲倍生爱与。于非亲所。一切不与。若我生于爱不爱心。不能趣法。何以故。不等之行。至不等处。行平等行。至于等处。我不应行是不等行。我学等心。与诸众生至一切智。又云。在家菩萨乞者来求。随所施财。应至心念。我所施财。及不施财。但当散灭。不满所愿。必当归死。我不舍财。财当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然后乃死。舍此财已。死时无恨。(始字函第二卷)。

 独输牧女最先供  复羡纯陀末后餐

  释迦谱云。佛成道时。林外有一牧牛女人难阤波罗。时净居天来下劝言。太子今者。在于林中。汝可供养。女人闻已心大欢喜。于时地中。自然而生千叶莲华。华上有乳。女人见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彼女施而咒愿之。今所施食欲令食者得充气力。能使施家安乐无病。终保年寿智慧具足。太子复言。为我成熟一切众生。故受此食。即受食之身体光悦堪受菩提。(彩字函第三卷)。

  经律异相云。佛临入灭。有拘尸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泣告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救。贫穷孤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受我等微供。然后涅槃。佛言。我今为汝断除贫穷。以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令汝具足檀波罗蜜。纯陀号哭。复白大众。同共礼劝。佛莫涅槃。佛告纯陀。诸佛法尔。有为亦然。速办所施。不宜久停。是时天人皆来奉供。佛悉不受。大众唱言。善哉纯陀成就大福。我等供具则为唐捐。世尊欲满众望。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悉皆受供。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食满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众(灵字函第四卷)。

 萨埵投身忧虎饿  达王割肉贸鹰饥

  金光明经云。曩世有王摩诃罗阤。生三太子。长子名曰。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小子名曰。摩诃萨埵。出游林野。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周匝围绕。饥饿欲绝。第一王子。怪其饥逼。必还啖子。第三王子问言。此虎所食何物。第一王子报言。此虎食新肉血。第三子言。君等谁能与此虎食。第二子言。此虎饥困。余命无几。不容余处为其求食。设余求者。命必不济。谁能为此不惜身命。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多弃是身。都无利益。复观是身。如水上沫。多诸虫户。不净可恶。我今舍离。以求寂灭无上法身。虑兄遮难。同还中路。萨埵潜身。复至虎所。作是誓言。我今为利一切众生。求于菩提。舍难舍故。卧饿虎前。虎无能为。求刀不及。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高山上。投身虎前。于时大地六种震动。是虎即舐王子身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二兄见地大动。疑弟舍身。共复虎前。果见如此。佛言。尔时萨埵。今我身是。大王罗阤。今头檀是。王妃夫人。今摩耶是。第一王子。今弥勒是。第二王子。今调达是。虎瞿夷是。虎七子者。今五比丘。及舍利弗。目揵连是。

  度无极经云。昔萨婆达王。普施众生。恣其所索。天恐夺位往而试之。帝释即现。命边王曰。萨婆达王。慈润滂沛。福德巍巍。惧夺吾位。即化为鹰。边王作鸽。趣王足下。恐怖告曰。哀哉大王。吾命穷矣。王曰。莫恐。吾今活汝。鹰寻后至。云鸽此来。鸽是吾食。愿王见还。王曰。鸽来逃命。终始无违。苟欲得肉。即当相与。鹰曰。唯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