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人不得食。心愁身危。智者能施。则为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隐。不遇灾患。何谓施辩。人不能食。困不能言。智者能施。则为施辩。其施辩者。世世通达。人采法言。是为五福。食之报也。(漆字函第二卷)。

  尊那经云。尊那尊者白佛。无尽功德。还可得否。佛答。无尽功德。甚深微妙。若人归心。获大果报。乃有七种。若善男子。信心布施。园林池沼。充四方僧经行游止。此是第一无尽功德。复于彼中。建立精舍。众僧安止。此是第二无尽功德。彼精舍内。布施坐卧之具。所谓床椅毡褥衣被。种种受用之物。此是第三无尽功德。复施财谷。供养众僧。此是第四无尽功德。复于往来众僧常施所须之物。此是第五无尽功德。复于病苦者。能行布施。及看病者。亦行布施。此是第六无尽功德。乃至雨雪寒冷。能修种种饮食汤药。衣被鞋履之属。供给众僧。得大安乐。此是第七无尽功德。若人具足此法。获大果报。(辇字函)。

 广施七种梵天福  敬施五人大果功

  佛说福田经云。广施有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合。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清厕。施便利处。是为七得梵天福。(漆字函第三卷)。

  杂毗昙心论云。施五种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长育。生身恩故。施得大果。病者无依。增悲心故。施得大果。善说法者。示善恶故。施得大果。近佛地者。积集功德。摄众生故。施得大果。(华字函第八卷)。

  又杂阿含经云。波斯匿王白佛。应施何处当得大果。佛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譬如战斗集诸战士。而有婆罗门子。从东方来。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阤罗童子。从北方来。不善兵法。畏惮前敌。如此士夫。王当赏不。王白佛言。不赏。佛告大王。临战斗时。有婆罗门等童子。善学武艺。能破巨敌。如此战士。加重赏不。王白佛言。重赏。佛告大王。如是沙门婆罗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福利。得大果报。何等为舍离五支。谓断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何等为成就五支。谓成就无学。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不字函第二卷)。

 施潘咒福哂其虚  示舌覆面言何妄

  普曜经云。诸婆罗门。因共立制。若与佛食共佛语者。罚金钱五百。时佛入城乞食。人皆闭门。空钵而出。有一使女。以破瓦器盛臭潘淀(二音翻殿)出门弃之。见佛空钵。信心清净。欲兴供养。无由如愿。云此弊食。须者可取。佛知彼意。即受其施。而说女人。施食。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婆罗门云。佛为食故。妄语如此。不堪臭食。果报尔重。佛即出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汝见经书。颇有此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如此。舌者。必不妄言。礼佛悔过。佛为说法。得初道果。即大声告众曰。甘露门开。如何不出。诸婆罗门。迎佛供养。皆得净信。(启字函第一卷)。

  寿命童子经偈曰。

日月星辰可坠地。山石从地可飞空。海水渊深可令枯。佛语决定无虚妄。

  (营字函第二卷)。

 施少福多谁肯信  种小树大我何诬

  杂譬喻经云。舍卫城外。有清信女。佛至分卫。饭着钵中。作礼。佛为咒愿。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乃至生万生亿。得见道谛。其夫不信。问佛。何过甚哉。施一钵饭。得尔多福。复见道谛。佛言。卿见尼拘类树高几许。答。高四十里。岁下数万斛实。佛言。汝语何过甚乎。种如纤芥。高四十里。下万斛子。答曰。实尔。佛言。地者无知。其报力尔。何况欢喜。持一钵饭上佛。其福不可称量。夫妇心意开解。得须阤洹道。(图字函)。

 鼠雀有侵依我活  慈悲无害施功深

  优婆塞戒经中云。若复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但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无量福。(克字函第五卷)。

 富贫因乞俱生恼  苦乐良由一念差

  法苑云。有二种人。一则大富。一则贫穷。有乞者来。如是二人。俱怀苦恼。有财物者。惧其乞索。无财物者。我当云何得少财物与之。如是二人。忧苦虽同。果报各异。贫悲念者。生人天中。受无量乐。富悭贪者。生饿鬼中。受无量苦。(府字函第一卷)。

 贫施富悭由夙习  既富无荣悔施愆

  弥勒所问经云。富人悭惜。贫者能舍。其义云何。答曰。彼人过去。虽久习悭。忽遇清净福田。少行布施。是故愿得今身富乐。以习成性。悭犹不舍。贫能施者。彼人过去。于非福田。无信心故。不至心故。为名称故。为求事故。求尊重故。彼人能施。以是义故。不得富报。习施来故。今犹能舍(传字函第三卷)。

  杂阿含经云。舍卫城长者。名摩诃南。无有子胤。遇患命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