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天。何处最乐。舍利弗言。第四欲天。补处菩萨。常彼说法。须达言。我愿生此。出言既竟。余宫悉灭。精舍告成。凡千二百处。白王遣使。请佛安居。(灵字函第三卷)。

 阿育曩生因施土  厥功后世报为王

  阿育王经云。佛在世时。入王舍城乞食。见二小儿。一名德胜。二名无胜。弄土而戏。拥以作城。舍宅仓库。以土为麨。著于仓中。见佛相好。德胜欢喜。掬仓中土。名为麨者。奉上世尊。而发愿言。使我将来。盖于天地。广设供养。缘是善根。发愿功德。佛般涅槃一百年后。作转轮王。王阎浮提。(府字函第一卷)。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问诸比丘言。谁于佛法中。行大布施。诸比丘言。给孤独长者。舍百亿千金。乃大檀越。王亦欲施百亿千金。时造八万四千宝瓶及诸幡盖。付诸夜叉。于阎浮提一切国土。乃至大海起塔。咨耶舍尊者云。欲于一日一念之中。起八万四千宝塔。一时俱成。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复作五岁大会。会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如是计用九十六亿千金。王后得病。以未满愿。即办珍宝。送鸡雀寺中。诸臣白太子。库藏已竭。令典藏者。勿复出与。大王用之。时王既知索物不得。所食金器。尽送寺中。太子令断金器。敕以银器。王复送寺(铜器亦与)至用瓦器。时大王只有半个阿摩勒果在手。悲泪呼傍臣言。此阎浮提。是我所有。今于财宝。不得自在。惟此半果。我得自由。令送寺中。研磨为浆。和石榴羹。供养众僧。庶得周遍。此是最后檀波罗蜜。哀悯我故。受纳此施。时王复问群臣。谁是阎浮提王。臣奏。大王是也。王曰。我今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随意用之。而说偈曰。

 今此阎浮提  多有珍宝饰  施与良福田
 果报自然得  以此施功德  不求天帝释
 梵王及人主  世界诸妙乐  如是等果报
 我悉不用受  以是施功德  疾得成佛道
 为世所遵仰  成得一切智  世间作善友
 导师最第一

  (川字函第五卷)。

 举家皆福随人感  往世同餐施佛来

  五分律云。昔跋提城有长者。名文茶。举家儿妇。以至奴婢。皆大福德。长者入仓。空中雨谷。出而后止。妇取饭器。分布内外。随取随满。儿捉金囊。泻出真金。注而不竭。儿妇出米一斛。供家一月。而亦不尽。其奴耕时。辄成七垄。其婢磨香半两。涂家内外。亦不减尽。四方人闻。莫不来观。及瓶沙王。与天眷至。果见如是。叹服不已。长者白佛。我儿妇等。皆云己福。竟是谁力。唯愿说之。佛答。汝等共有此福。昔王舍城。一织师家。因辟支佛。持钵乞食。织师令以己饭施之。妇让夫食。持我分与儿至奴婢。递相让施。辟支佛言。汝等皆已舍分与我。善心为毕。可共减与。汝食不少。我亦得足。人减一匙。平满彼钵。辟支受施。神变而去。彼等命终。生六欲天。展转七反。余福生此。织师眷属。今汝等是。(和字函第一卷)。

 儿妇行檀宫殿乐  公姑障施渴饥羸

  譬喻经云。舍卫城东有一婆罗门。大富。其子娶得事佛家。女。奉五戒。持六斋。常好布施。劝夫行檀。夫即开解。白其父母。父母大恚。谓破吾家。妇持钱帛与夫。夫持与守阁婢。婢持与守门奴。奴送佛寺布施。夫妇誓言。施若有福者。当使天下人。皆共见之。然后国俗。三月三日。举国人民。皆至水上作乐。忽东南角。有一天人。骑一白马。乘空而过。众人仰问。是何神灵。答曰。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七宝宫殿。有一玉女。独坐其上。四大天神接殿飞行。众人又问。君何功德。玉女亦令问后来者。俄而复见。大七宝殿。一夫一女。共坐其中。前后妓乐。十二天神。共接其殿。众人又问。有何功德。亦答。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二薜荔鬼(乃饿鬼之异名)身长三丈。黑瘐丑陋。饥渴苦痛。身中燋然。各捉大棒更相挝打。众人又问。答曰。诸君还闻。舍卫城东。大富婆罗门否。骑白马者。是守门奴。小殿玉女者。是守合婢。大殿二人。我儿与妇。二鬼是婆罗门夫妇。前世愚痴。不信正法。今当厄祸可复柰何。(启字函第一卷)。

 婢施一金公主贵  贫舍两钱正后荣

  法苑珠林云。阿育王宫。有一婢使。见王作福。自克责言。王先身时。布施如来一掬土故得此富贵。今日复作。将来转胜。我先身罪。今日厮下。又复贫穷。无可修福。将来转贱。何有出期。思已啼哭。偶因扫地。得一铜钱。即施众僧。心生欢喜。不久病终。托阿育王夫人腹中。为女出世。端正殊妙。右手常卷。年满五岁。王抱膝上。摩手取开。有一金钱。随取随生。而无穷尽。须臾之间。金钱满藏。王怪所以。往问夜奢罗汉。答言。此女先是王婢。扫粪壤中。得一铜钱。布施众僧。生为王女。报应如此。又云。耆阇崛山。多有僧住。送供者众。有一乞女。作是思惟。彼诸人等。先世修福。此生富贵。今复重作。未来转胜。我先不修。此生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伤心啼哭。先于粪中。拾得两钱。恒常保惜。乞不得时。当用买食。我今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