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一载水陆仪文)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贤圣。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前三约之为二。一为观想。一为持名。观想。则十六观经言之详矣。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古德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良繇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若其持名深达实相。则与妙观同功。上上品生当不疑矣。现前诸佛子。如前忏悔门中。二乘圣人。圆心大士。乃至等觉。尚须忏悔。既彼均当忏悔。岂不感应往生。而况位在凡夫。生居学地者乎。我今奉为六道现前诸佛子等。皆同一心。称佛名号。求生净土。愿佛慈悲。特垂摄济。

  普劝戒杀放生(向刻单流通)

  人人爱命。物物贪生。何得杀彼形躯。充己口食。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剥皮刮鳞。或断喉劈壳。或滚汤活煮鳖鳝。或盐酒生腌蟹虾。可怜大痛无伸。极苦难忍。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日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寿夭。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我今泣血稽颡。哀告世人。不敢逼你吃斋。且先劝你戒杀。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能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诸仁者。有缘遇此。便请回心。决志受持。莫生疑悔。如不能行。即以转施他人。亦复功德无量。

  劝戒过为苦行显异惑众者

  近时僧人道人。砖砌墙围。仅容其身。植立于中。如刀在鞘。如等在壳。或四面钉钉如匣床者。有斩断一手。灰布胶漆。示诸人者。有掘地作坑。倒埋其头。双脚向天者。有巨砖自捶其背至青肿者。有冬寒赤脚。不穿鞋袜者。有吃水为斋。不餐五谷者。有双足立桥栏上拜经。人见之无不惊者。有拖铁索重百十斤者。如是种种不一。问其故。类多仗此募缘。惑世诬民。非贪即愚。真可怜悯。奉劝高明。遇见此辈。即为开谕。速即舍离如是魔事。力行正道。则佛法中大幸也。

  示居士

  戒瞋

  佛言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劫功德贼。无过瞋恚。论语亦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噫。可不戒欤。

  慎酒

  佛言以一酒故。并破四戒。礼经亦云终日百拜以去酒祸。噫。可不慎欤。

  择友

  佛言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先贤亦云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之俱化矣。噫。可不择欤。

  畏天

  佛言天以六斋日考察人间善恶。世书亦云司命灶神每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福。噫。可不畏欤。

  示讲主(二条)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众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忌。守之以和忍。

  辩理不得不明。而忌刚躁。折恶不得不严。而忌暴刻。持身不得不庄。而忌高傲。处友不得不和。而忌嘲谑。

  训沙弥

  莫贪财。学忍辱。戒游戏。勤诵读。远年轻。近耆宿。思古人。麻麦粥。思古人。粪扫服。思古人。树下宿。少苦行。老享福。享福早。寿命促。望出世。听吾嘱。

  示在家二众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更无多语。此外只管纯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过。历历分明。时刻切心。不容些须妄想杂念。早晚礼佛时。恳苦发愿求生净土。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莲华化生。永离诸苦。

  示病人

  古人有言。病者众生之良药。则人于病中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言死生有命。则人于病中当生大解脱。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宁耐。莫怀速愈之躁心。乃所以为速愈之良方也。

    又

  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

  示耄年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