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歸投。向。是趨向。歸則不逆。向則不背。若人能歸向。仗三寶力。拔其罪根。如舜畊田。先耘其草也。罪滅則福自生。如草去則苗自長也。眾生有自性一體三寶。故能歸向餘三寶。三寶有大威猛力。大福德力。大智慧力。大慈悲力。故能使行人離苦得樂耳。由滅無量罪。則惑業苦三障乃至八萬四千塵勞門俱轉。轉極。則五住盡而二死離。由長無量福。則初自三德。終至河沙性德。眾福俱長。長之極。證得大解脫涅槃樂。苗長。由田之力。樂得。由三寶力。解脫。即大自在也(生死。智人觀之。元非惡事。但在盲人。決須離之。故先喆云。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兩路坦〔狀乎。〕無彼復無此。既無生死。又無彼此。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如天普葢。似地普擎。一念相應。一時清淨。此是離生死苦的樣子)。
  是故弟子(某甲)等。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
  既入道場。須聞法要。先發起圓常正信。歸依一體三寶。行大乘懺法。立四弘誓願。是故。乃離苦得樂之故也。義見前(華嚴玄談云。三寶最吉祥。故我經初說。大經佛告迦葉。一切眾生怖畏生死。故求三歸。以三歸故。則知佛性決定涅槃。乃至佛名為覺。又佛亦名世尊。以世法言音不同。世人自不能解。佛悉知之。故云世尊)。禮懺行人。必以三歸為入道之因。歸依者。自歸其中。依此利生也。先歸佛。不墮地獄。凡遇三寶。須各禮一拜。今人見佛不禮。如民見王上。不敬。不禮佛。不惟不超獄。且於獄有分在。以忘本故。例慢君可知(觀佛三昧經云。曠野鬼神。每食小兒。有長者子。曾歸三寶。被鬼執捉。稱南無佛。佛往救兒。降伏鬼神。授不殺戒)。
  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
  二歸依法。法者。正也。經。律。論。乃至祖師語錄。高僧文集。無論入藏不入藏。悉是正義。超邪見故。故歸依法。不墮餓鬼。又諦。緣。度法。能令。行人證三乘。成正覺故(佛坐樹下。捉一枝葉問弟子曰。此枝葉多。樹上葉多。答。樹上葉多。佛言。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說法。如掌中葉。應知佛所知法。即眾生本有自性法。所說法。即世尊慈悲心中隨緣化導而說者)。
  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聖僧○(序分竟。下猶經之正宗分也)。
  三歸依僧。僧。即和合眾也。菩薩。聲聞。緣覺。及西方東土。歷代祖師。當今弘法者皆是。歸依僧脫旁生苦(大經二十八云。若值三寶。當以衣服。飲食。臥具。房舍。醫藥。燈明華。香。伎樂。旛。葢。七寶供養)。
  弟子今日所以懺悔者。正言無始以來。在凡夫地。莫問貴賤。罪自無量(自坊本作相)。
  無始者。直從過去無量劫來所起罪業。欲搜其端。本無有始。下明此身是罪業根本(大經十九云。貴者富之根。富有二種。一象馬種種畜生。二金銀種種珍寶。象馬雖多。不敵一珠。眾生亦爾。一惡富。二善富。多作諸惡。不如一善。佛言。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小善亦爾。能破大惡)。賤者。往因愚癡。不自悔恤。故作眾罪。貴者。諒必有知。故作誤為。亦復不免(雪峰祖師云。為報滿城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罪自無量。總標。下文總開。
  或因三業而生罪。或從六根而起過。
  或者。不定之辭。或身口意三共作。或身等別作。身等三為體。從體起種種業用。善業用。必招福。惡業用。必致苦。故應懺也。身有殺。盜。婬。口有妄言。綺語。兩舌。惡罵。意有貪。嗔。癡。總言三業。別名十惡。反是。即名十善。善惡皆由身口意造故(大慧祖師云。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問。如何是護此三業。答。不毀三寶。是護身。永淨四事。是護口。息心清淨。是護意。經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從。猶因也。眼。耳。鼻。舌。身。意。是造善惡業之根。起。猶生也。凡夫不能生福。但能生罪過。故應懺耳。此六即三業。加眼耳鼻三。六根不染六塵。則為玅行。故初果不入六塵。發大心菩薩不住六塵行施。
  或以內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於染著。
  不藉外境。但由往因惡種子生。故云內心自。問。邪何云自。心地觀云。心如獨行。無第二故。豈不曰自。邪思。邪見也(大經說因語中云。一切惡行。因雖無量。若說邪見。則已攝盡。如無上菩提因雖無量。若說信心。則亦攝盡。又云若人樂殺。樂行邪見。此人即地獄人。若不樂殺。乃至邪見。是人即是天人)。藉。賴也。內心。望上。六根。即是六識。外境。即是六塵。染著。貪染躭著也。由內心邪思。故內外交生罪業紛起(楞伽經云。以心生故。種種法生。以法生故。種種心生)。
  如是乃至十惡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如是。疊上三六內外。乃至。超略之辭。塵勞門。開八萬四千者。約見惑十使。謂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使互具成一百。歷十法界成一千。復約身三口四七支。各有一千。成七千。更約三世。成二萬一千。又約貪行多者二萬一千。嗔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