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約因解。後據情釋。世俗語名世共成。成謂成實。為利樂所起之聲。名成所引。或說稱定名成所引。妄計度生。名遍計所起。稱相起語。名聖言。不稱相起語。名非聖言。薩婆多等聲。恐繁不述。香味觸三。准前可悉。或復持業。或據因體。義皆無失。

  第二出體者

  初總後別。總中有三。一攝相歸性。二攝餘從識。三體相別論。於中復二。一約百法。二約三科。攝相歸性者。相謂事相。性謂真如。凡一切法。皆不離如。故以真如名諸色體。故維摩經云。一切法皆如也。攝餘從識體者。一切諸法。皆從心生。不離心故。百法論云。二所變故。華嚴經云。三界虗妄。但一心作。如是證廣。體相別論。約百法者。十一色中。色聲香味觸五法為體。約三科者。色蘊少分。六境處中五全。除法處界中亦爾。別出體者。青黃赤白。四顯可知。影色者。俱舍論云。障光明生。於中餘色可見名影。日焰名光。月星火藥寶珠電等諸焰名明。闇翻影色。龍等所起名雲。火起名烟。風起名塵。此三無文。以義准知。霧者。俱舍云。地水氣騰為霧。空顯色者。雜集論云。謂上所見青等顯色。於四顯色。立空一顯。有說或依光明以立上見蘇迷。瑠璃等光。作虗空解。依此假立。言四顯色據本而說。長等形色。成業論云。即於和合諸聚色中。見一面多。便生長覺。是一面少。便生短覺。見四面等。即生方覺。見諸面滿。生圓覺。見中凸生商覺。見中坈凹生下覺。見面齊平。生正覺。見面參差。起不正覺。麤細二色。相形以立。更無別相。取捨等八。隨事可悉。逈色者。雜集云。謂離餘礙觸。方所可得。亦依四顯。或依光明。與一顯別者。上觀名一顯。下覺為逈色。影像色者。有說謂託他質。起相而緣。名影像色。若爾即五識等所現之色。皆影像収。便之五境。不可說八所變名色。即六三不成失。有云水鏡等中。現面像等。以本質故。名為影像。此亦不爾。無垢稱云。如鏡中像等。喻之於無。今若云有。便違經失。若云無者。何故八喻。喻依他耶。答約第六識。自所變相。似鏡等有。非是全無。故喻依地。談實見自面等。非在鏡中。實有面像等。第六分別。謂在鏡等。說為影像。障光明等。但現黑色。不似質故。但名影色。若法處中。影像色者。即空華等相。彼全無故。或可第六緣鏡像等。亦法處収。唯意緣故。眼識相分。名為影像。質相別故。若准此解。餘四境中。應立影像。是互顯故。略不立之。此解為正。若五十四。復有空界色。即明闇所攝造色。名空界。
  聲體者。雜集第一云。因受大種者。謂語等聲。因不受大種。謂樹等聲。因俱者。謂手擊聲。可意等。其名可知。共成聲。如說盆瓶等。語聲成所引聲。謂諸聖者。說道理語。遍計所起。謂外道語。依見聞等。名聖言聲。見等言不見等。名非聖言。響聲者。擊岸谷所發之聲。薩婆多等聲。繁不具出。
  香體。初三可悉。雜集第一云。俱生者。謂旃那像等。和合香者。謂和合等。變異香。謂熟果等。
  味體者。初九可知。後三如香辨。
  觸體者。堅濕燸動。為大觸體。五十四云。於大種清淨。假立滑。於大種堅實立重。於大種不清淨不堅實。立澁及輕。於大種不清淨慢緩。立耎。水風和合。假立有冷。由闕任持不平等故。立飢渴及弱力。由無所闕。無不平等故。立強力及飽。由不平等。變異錯亂。不平等故。立病。由時分變異不平等故。立老。由命根變異不平等故。立死。由四大有過患。不平等故。假立癢。由惡飲食不平等故。假立悶絕。由地水合故。立黏。由往來勞倦不平等故。假立疲極。若遠離彼。由平等故。假立憩息。由除垢等。離萎顇故。立勇銳。雜集亦同。

  第三廢立者

  依雜集論。由六種因。建立二十五種色。謂相故。安立故。損益故。作所依故。作相故。莊嚴故。如來次第。四。十。八。三。於列數中。如次充釋。相故者。謂青黃等相。顯看故。安立者。於積集色。分位立故。損益故者。能有對除障礙等故。作所依故者。以逈色體。非是能礙。於下所見光明等色。然與作業。為所依故。作相者。謂其作業表彰之相。莊嚴故者。莊嚴於上故。
  聲十一者。由四因立。雜集雖云五因。然云相者。謂耳根所取義。與總釋聲。非別癈立。損益者。謂立可意等三。因差別者。謂立次三。說差別者。謂即次三。言差別。謂即次二。
  香由二因故立六種。雖有三因。相如聲釋。損益立初三。差別立後三。
  味由三因相故立初六。損益故立次三。差別故立後三。文雖不別。指例香故。
  由八種因故。立觸二十六。由相故立四。癈立故立二。謂滑濕。攝故立二。謂輕重。觸故立一。謂渜。執故立二。謂緩急。雜故立二。謂冷及黏。界不平等故立四。息力勇飽。瑜伽云。由無所闕。無不平等。雜集云。由二種者。即此二故合說。入平等不說別故。由不平等。故立所餘。

  四諸門者

  一三性。二三界。三三流。四問答。一三性分別者。謂善不善無記。各有多類。且善或立為四。謂自性。相應。等起。勝義。自性善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