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變易生而不定故。言通三界。思之可知。
  章。不經生者至依身而起者。
  由未經生者不怖生死故。通於色界。身起七地以前。頓悟菩薩受變易生而未定故。得依二界。故今兼說非唯漸悟。又釋言七地以前據漸悟說不經生。迴心向大何妨得至七地不受變易。不爾者。頓悟前已明。今何須說。
  章。悲願自在隨受生故者。
  釋二果人。不同登地菩薩受生故。
  章。亦不因修許轉生故者。
  見道以前。菩薩任業而生。得生無色界。今與彼異不生無色。因修者任運也。
  章。已得無漏者。
  謂前三果人。彼業力多故者。釋地前菩薩。
  章。或亦許生至厭下染故者。
  此釋意云。地前菩薩有三界惑。得生無色。二果亦爾。何不得生。若爾。託勝所依而證菩提。既生無色如何受佛大菩提耶。為有此難。故今說言。非此生上厭下染故。意說非此無色生。上厭下染故斷而不生。為此還生第四定也。雖有此理。不及前釋。
  章。若經生者至發心及後者。
  此經生者怖生死故。故於欲界初得後得。
  章。若經生者及第四果等者。
  此言經生非得不已。更可色界經生也。復未得故先經生。
  章。顯揚等說至非深厭故者。
  此會意云。若其三乘入自現觀時。唯依欲界。人中慧解極猛利故。能斷生執。若其漸悟人。色界亦得。若爾者。不還.無學色界回心。更不下生。豈可不作唯識觀耶。問。現觀滅定聖教但言欲界初得現觀。既許上界初得。滅定應然。法師解云。色界亦初得。言色界初得者。還據各自現。若色界回心亦色界初得也。若不還人等。色界不得自滅定者。後生色界亦說不得。若其回心即便得彼大乘滅定。有人云。不還及無學人而生上者。必於欲界已得滅定。所以滅定初唯在欲。不同現觀。此亦不然。彼不還等。九次第定悉總得耶。
  章。色界無思慧者。
  以稍斂心即入定。故云有思。有耳根。故云得有聞。
  章。無色亦無聞者。
  無色思同於色。無色無根欲無聞也。
  章。若定若生者。
  得彼定未生彼。生者生彼。
  章。以無色界心了三界法者。
  問。以無色心了欲界聲。是非聞慧。何故得言無色無聞。答。彼唯定心得聞法等。復無相故。故不名聞。問。八地已去彼唯是定。差別三慧此何不然。答。據義分可得有聞。前據實論故言無也。或又不得。義說有聞。八地菩薩唯依界色。有耳根可義說有。無色無根不可相例。二解任情取捨。章約無根言無根。言無聞故。
  章。斷惑九者。
  除有頂故。遊觀十者。色六。無色四。皆有遊觀故。
  章。謂前五地者。
  通前五地者。獨頭貪等。問。至第五地。此害伴隨眠而以斷訖。如何經云。前五地中不俱生者名害伴。至五地中伴已害。應今曰四地不俱生者名為害伴。答。地之內有入.住.出三種之心。今言五地害伴除者。據住.出心說。所以五地得有害伴。思之可知。
  章。微細現行至不現行故者。
  俱彼地惑。約伏不伏以別行不行。
  章。楞伽俱生至煩惱不生者。
  楞伽初斷我見已。故貪等不生。除密約四者。即虗空藏三昧也。得此三昧。苞含萬德。欲以虗空含藏一切。
  章。依二隨眠究竟斷者。
  害伴羸劣二隨眠也。
  章。第六心至信不退者。
  問。根力義者能生難屈。既言不退。何力能加行中方始建立。答。在此位不謗因果等名信不退。力尚微劣。不得隨力之名。如法華抄廣釋。
  章。分別我見麤不共。
  俱名為麤。由伏此二名出三界。如頌應知。文意說此第四住。既言法無所著。故知伏我見。由伏此故能出三界。據且伏除此二種子者。即闡提及外道著我故。
  章。第三所知障者。
  即聲聞畏苦障。此及緣覺捨心皆所知障也。
  章。緣覺捨心者。
  捨彼慈心入於寂滅。障化他故。故得障名。還用長苦簡異聲聞。且立別稱。
  章。或初二煩惱至金剛斷者。
  約所依煩惱說。
  章。法空必帶生空者。
  問。法必帶生。如何得者。三心見道。應但二得。別有法空觀故。答。見實但二。唯識等據其加行行而作三。作三種也。
  章。唯識觀至順前句分別者。
  唯識定是生空。生空未必唯識。故可順前不可順後。
  章。法空對唯識亦復如是者。
  法空必唯識。唯識未必有法空。謂生空唯識。此章道理而知。約當段後。一一撿所行文而妄陳。

  諸乘章

  章。摩訶衍者。
  摩訶言大。衍者名乘。
  章。故知詮順至教大乘者。
  能詮教。若根本教。若方便教。二皆名為順大乘也。行等言順。又准此知。
  章。謂九智至無生智者。
  法.類兩智名為總。四諦各一名之為別。並前為六。四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