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化生染處。
  答。化生隨業。見當生處。染著結生。
  問。趣生中有形狀品類。
  答。惡業中有如黑羺光。伏面而行。善業中有如白衣光。天趣者上。人趣者旁。俱舍頌云。天首上三橫。地獄頭歸下。

  在胎五位

  問。在胎五位。
  答。一羯喇藍。翻名雜穢。在初七日。二頞部曇。此翻疱。在二七日。三名閇尸。此云凝結。在三七日。四名建南。此云凝厚。在四七日。五鉢羅賒伽。此云形。在五七日。六髮毛爪位。七具根位。後漸增長。至十月時。圓滿而生。

  四生具緣

  問。四生各具幾緣而生。
  答。總四因緣。各藉不等。其四緣者。一業思。二卵殼。三胎臟。四潤濕。各所具者。卵四。胎三。濕二。化一。胎三除殼。二連胎。化唯業思。

  界趣具生

  問。三界諸趣。各具幾生。
  答。俱舍頌云。鬼通胎化二。人旁具四生。地獄及諸天。一一皆化生。

  定不定報

  問。業所招報。為定受否。
  答曰。定受。
  難曰。若爾。何故論說。有順不定受也。
  答曰。唯云不定。不云不受。故須定受。經云。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
  問。若定受者。何云入見者。名抵債。聖人抵而不受惡總報故。
  答曰。說定受者。約凡夫人。若聖人者。三乘無學。善亦不受。況惡報乎。
  問曰。何知善亦不受。
  答。阿羅漢者。應不受復有故。佛解脫道。捨有漏種現故。即知善惡俱不受也。
  難曰。若亦不受善果報者。二乘即已。若大乘者。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豈非是善果報也。
  答曰。說不受者。有漏善根。不說無漏。
  問。此以何證。
  答。華嚴經云。有業報佛。即是報身。此其證也。
  難。若受無漏善果報者。因何因中行行之時。每度要與三輪體空。云不望得果。一何相違。因果不相照故。
  答曰。云不望者。要事與理合。理與事冥。恐著於相。成有漏因。云不望果。此報身者。乃無得而得。是真得也。無果之果。乃真果也。故古德云。有心用處還應錯。無意求時却宛然。又云如蟲蓹木。偶爾成文。即其義也。
  問。若有得之得。有果之果。何以非真。
  答。事不契理。心有分限。故果有盡。所以非真。
  問。無漏五蘊。既是有為生滅之法。何偏名真。
  答。無麤四相。所以名真。難。有細四相。亦是生滅。何偏名真。
  答。雖細四相。念念遷滅。乃盡未來。念念相續。永無斷滅。故得名真。
  問。何故無斷。
  答。事既契理。理既無限。業亦無盡。故無斷滅。
  問。何故有心求之不得真果。
  答。真者不墮諸數。心言路絕。若言果者。墮諸數故。若有所得。落心言故。其真理者。非得非非得。非果非不果。故著有無。或住中間。俱不得真也。

  諸論差別

  問。前云論說不定等言。何論說幾。
  答曰。瑜伽論說有二種業。謂順定受。順不定受。唯識論說。有其四種。謂順現生後不定受。
  問。兩論二四。數既不同。有相違否。
  答。其唯識論。數雖有四。唯定不定。止於定中分為前三。後一同彼。故無相違。
  問。順等名義。
  答。謂上上品善不善業。極殊勝故。現身便受。名順現受。中庸之業。稍降上者。次生便受。名順生受。又稍劣中等者。二生已後。皆名順後。其下品等。由微劣故。如人負債。急者先償。排遣在後。名順不定。
  問。此等因何。有勝劣也。
  答。由能造心有勝劣故。所造亦爾。
  問。排在後者。時節不定其報如何。
  答。由此瑜伽。有四句簡。謂時定報不定。報定時不定。時報俱定。時報俱不定。
  問彼論四句。與彼二業。及唯識四。識。與相配。
  答。瑜伽。時定報不定。報定時不定。通唯識四。即彼順不定受。時報俱定者。唯識前三。即彼順定受。時報俱不定者。唯識第四。同彼論後。順不定受。
  問。此時與報。及定不定。其猶何也。請喻示之。
  答。時定報不定者。如論稼實。秋間決收。是時定也。未知成否是報不定。報定時不定者。如守牌僧。僧次已定。是報定也。知何時有。是時不定。時報俱定者。如現任官。此時現受報故。時報俱不定者。如未入選。何時坐。是時不定。未委得何官。是報不定。
  問。此順現等。為別報邪。為總報也。
  答。唯順現業。是其別報。餘皆總報。
  問順現者。何非總報。
  答。唯現身上。增損福壽。不改趣類。故是別報。
  問。如現變蛇。轉女成男者。總邪別邪。
  答全身變已。方名總報。有少未變。猶屬別報。
  問。何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