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通其真俗。
  問。初一謂誰。
  答。軍林瓶車。即當我法。
  問。後一者何。
  答。一實真如。
  問。誰是中三。
  答。一三科五蘊。二四諦因果。三二空真理。
  問。中間三法何理通二。
  答。對前為真。望後為俗。所以通二。
  問。此等五法。如何配攝。真俗八諦。
  答。中間三法。配初軍林。名俗四諦。配後一真。名真四諦。
  問。初一何理。唯俗非真。
  答。我法虗妄。無所劣過。故唯是俗。
  問。後一何理。唯真非俗。
  答。勝義勝義。不可施設。廢詮談旨。無所勝過。故唯是真。
  問。四俗諦。名義相攝。
  答一假名無實諦。謂軍林瓶車。二隨事差別諦。蘊處界等。三方便安立諦。苦集等。四法假名非安立諦。二空真理。
  問。四諦義。
  答。一體用顯現諦。當第二俗。蘊處等法。二因果差別諦。當第三俗。苦等四諦。三依真顯實諦。當第四俗。二空真如。四廢詮談旨諦。一實真如。
  問諦何義。
  答實也。不虗之義。
  問。我法無體。焉得名實。
  答有如實有。無如實無。有無不虗。目之為實。

  有無對色(此等合在識變後安)

  問。色總有幾。
  答。有二。謂有對無對色也。
  問。十一色中。何者是何。
  答。前之十種有對。第十一名無對色。
  問對者。何義。
  答。對。礙也。二色相對。互相窒礙。如本與石。互相繫時。體不相過。五對礙住。名有對義。
  問。對礙名色者。其第十一法處攝色。既無對礙何得名色。
  答。體雖無對。皆從對色以立其名。
  問。從對色立名之義。
  答。極逈色。以假想觀。析遠逈等至極微時。名極逈色也。
  問極略色。
  答。亦假想觀。析須彌等俱礙之色。至極微處。名極略色。
  問得名理。
  答。逈及有對是對眼色。析此至極。名極逈略。此二皆從所析麤色。以得色名。
  問。空一顯色。如何名色。
  答。顯色之空。名空一顯色。從所顯色。以得其名。
  問。遍計所執色。
  答。執色為實從所得色。以得其名。
  問。受所引色。
  答。從所防所發善惡之色。得其色名。
  問。無對色。對何識境。
  答。唯第六識。何以故。對意根故。假想觀故。故唯意緣。
  問。無表色名。
  答。受所引色。又名無表。
  問。其義何也。
  答。對表得名。
  問。表何義。
  答。有所表示。故名有表。
  問。表示相。
  答。由動發勝思。發動身語。恭敬乞願。令知所為。名為有表。
  問。無表何義。
  答。防發功能。自他不知。無表示相。名為無表。
  問。表色以何為體。
  答。身表色者。屈伸等是。語表色者。意相應思。從所發動。名為表色。
  問。無表色以何為體。
  答。受戒之後。思種之上。防惡發善功能為體。
  問。思有多種。謂審慮。決定。動發勝。何思種上有此功能。
  答。於三思中取上品者。初念所熏種上。有此功能。
  問。何以故。
  答。初念所熏。為無表依故。
  問。何唯初念所熏之種。為無表依。餘後念種。不立為依。皆上品故。
  答。如世皇儲。立一餘非。
  問。防發功能。從何時有。
  答。從第三番羯磨竟時防發功能任運增長。從彼時有。
  問。此功能何時萎歇。
  答。犯舍已後。乃成佛時。可爾萎歇。
  問。成佛已後。如何萎歇。
  答。如瓶滿。更不受添。所以歇矣。
  問。佛戒不萎。有何過也。
  答。應有前佛。勝於後佛。
  問。勝後何失。
  答。應非果滿。
  問。無表之戒。如來知否。
  答。說爾等。
  難曰。若知無表。應名有表。苦不知者。佛非遍知。
  答。由遍知故知。非表知故知。二難俱釋。

  戒有三種

  問。戒有幾種。
  答。總有三種。謂別解脫戒。定俱戒。道俱戒。
  問。別解脫名。
  答。從師受者。別別防非。名別解脫。
  問定俱名。
  答。入定之時。便有一分防發功能。名定俱戒。
  問。道俱戒。
  答。聖道起時。亦能防發。
  問。何名聖道。
  答。無漏之智。名為聖道。
  問。此等戒法。以何為體。
  答。別解脫戒。思種為體。
  問。皆說防發功能為戒。何故却取思及種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