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廓心境。徹法界之量。故云無疆。梵語薩雲若。此云一切智。謂以一切智。照盡微塵剎土。盡見眾生心數。故云幽燭。
  將絕朕於九止。永淪太虗。
  上言應緣益物。此言緣盡入滅。朕謂朕兆。物始萌之微也。九止即九地。謂地乃佛之行履。今化緣已畢。將絕跡於化境。永淪太虗。指無餘涅槃。
  而有餘緣不盡。餘迹不泯。
  度生之緣未盡。教道之跡未圓。故云不泯。
  業報猶魂。聖智尚存。此有餘涅槃也。
  按此二語。論中立難有餘涅槃。正指三藏果頭佛也。所謂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則劣。以無明未盡。異熟未空。故云業報猶魂。尚須智斷。故云聖智尚存。以二皆有餘。立難以此。
  經曰陶冶塵滓。如鍊真金。萬累都盡。而靈覺獨存。
  此結證有餘涅槃也。約塵滓之言。陶應是淘。謂洗也。冶鎔冶銷融也塵滓喻煩惱。如銷真金。先去鑛垢。
  無餘者。謂至人教緣都訖。靈照永滅。廓爾無朕。故曰無餘。
  此下言無餘涅槃也。謂聖人由機教相扣。故現身三界。機教俱盡。故潛耀斂輝。靈照永滅。永滅。應跡俱絕。故廓爾無朕。如薪盡火滅。故云無餘。
  何則。夫大患莫若於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勤莫先於有智。故絕智以淪虗。
  何則下。徵釋無餘之所以也。蓋以身智為累。故俱滅為無。是為無餘。此正小乘所見也。大患莫若於有身。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若吾無身。吾有何患。以厭患其身。故滅身以歸無。又云絕聖棄智。謂因智以勞形。故絕智淪虗。故心逸而無累。
  然則智以(因也)形倦。形以智勞輪轉脩途。疲而弗已。
  智則分別執取形則根塵和合。起惑造業。故輪轉生死。長劫不返者。身心之過也。
  經曰。智為雜毒。形為桎梏。淵默以之而遼。患難以之而起。
  此引證智形為累之所以也。智即起信六麤之智相。乃分別執取。為無明三毒煩惱之本。故為雜毒。桎梏刑器。乃形累之譬。桎拘足。梏縛手。形骸拘攣。亦猶是也。謂分別情生。故與淵默之理相遠。生死苦患因之而起。此智之過也。故聖人釋智遺形。所以免累。
  所以至人灰身滅智。捐形絕慮。內無機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
  聖人因知形智之累。故灰身歸無。以損其形。滅智淪虗。故忘緣絕慮。由絕慮故。內無機照之勤。勤。勞也。由損形故。外息大患之本。身心兩忘。所以大患永息。生死頓超。
  超然與羣有永分。渾爾與太虗同體。
  形智俱亡。則生死永絕。高超三界。故與羣有永分。心與理冥。返一絕跡。故渾與太虗同體。
  寂焉無聞。怕爾無兆。冥冥長往。莫知所之。其猶燈盡火滅。膏明俱竭。此無餘涅槃也。經云。五陰永盡。譬如燈滅。
  此結屬無餘涅槃之相也。謂涅槃之體無聲。故寂焉無聞。無色。故怕爾無兆。泯絕見聞。故冥冥長往。莫知所之。之。猶往也。形智俱泯。故如燈盡火滅。膏明俱竭。以竭盡無餘。故云無餘涅槃。下引經證此。乃小乘偏空涅槃也。蓋論意折辭。皆約小乘起見故難。其答以大乘正義。故以破偏執也。
  然則有餘可以有稱。無餘可以無名。無名立。則宗(崇也)虗者欣尚於沖默。有稱生。則懷德者彌仰於聖功。斯乃誥典之所垂文。先聖之所軌轍。
  此舉益將以結難意也。如上有餘無餘之說。則若有若無。皆可指陳。若無名立。則使小乘崇虗者。欣然趣尚於沖默虗無之理。若有名可稱。則合大乘懷聖德者益觀其功。此讚述有無皆不失理。此乃聖經誥典之垂文。先聖隱顯化物之軌轍。故下責之曰。
  而曰有無絕於內。稱謂淪於外。視聽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使夫懷德者自絕。宗虗者靡託。無異杜耳目於胎殼。掩玄象於雲霄外。而責宮啇之異。辯玄素之殊者也。
  此指本論責其乖理也。難者意謂若有名可稱。使懷德者有所歸。無名既立。則令崇虗者有所託。今如所論有無雙絕。稱謂俱喪。如此。則懷德絕分。崇虗者無憑。雖云玄妙。但非見間之[怡-台+竟]。何異杜塞耳目於胎殼。為生盲生聾之人。玄象。指日月。且又掩日月之光如長夜。而責之以辯宮商之音。別玄素之色者。不亦遠乎。
  子徒知遠推至人於有無之表。高韻絕唱於形名之外。而論旨竟莫知所歸。幽途故自蘊而未顯。靜思幽尋。寄懷無所。豈所謂朗大明於冥室。奏玄響於無聞者哉。
  此結責違理。以明無益也。謂子言涅槃之道。超出有無稱謂之外。徒知高推聖境。逈絕形名。而論之旨趣。畢竟莫知所歸宿。涅槃幽眇之途。自是蘊覆而未顯發。名家謂我靜而思之。幽而尋討之。茫然奇懷無所依託。非所謂朗涅槃大明之道於重冥之室。使其共見。奏玄響於絕聽之地。令其共聞者哉。謂是欲明而返暗。欲通而返塞也。
  位體第三
  位。猶安也。亦立也。因有名覈體。寄懷無所。故無名答以位之。發明聖人非出生入死而稱有餘無餘。蓋法身隨緣隱顯以答之。
  無名曰。(據難以答)有餘無餘者。葢是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