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本體離諸欲  能依此行脫惡趣  以為甚深微妙理  於諸妙法我讚禮  解脫道中勝解脫  持淨戒行堪恭敬  勝妙福田生聖處  於彼大眾我讚禮  普陀落伽常入定  隨緣赴感靡不周  尋聲救苦度羣迷  是故名為觀自在

  次入觀音禪定

  (以上供養三寶。是作福門。有福而無智。則落於人天因果。今若修習此觀音禪定。則有智。既具福智。即同諸佛。然後於法界眾生能作利益。侍者白云。次入觀音禪定。師作禪定。維那伸偈。其聲貴柔和清亮。不可雄厲。恐妨觀想。又不可太近世俗兒女之聲。當入定時。閉目澄心。觀想自身中圓滿潔白猶如淨月。於心淨月上。想◇[口*紇]哩字放大光明。其字變成八葉蓮花。上有觀自在菩薩。相好分明。左手持蓮花。右手作開敷勢。作是思惟。一切有情身中。有此覺悟之花。清淨法界。不染煩惱。蓮花八葉上。各有如來入定。跏趺而坐。面向觀自在。項佩圓光。身如金色。光明晃曜。想此八葉蓮花漸舒漸大。量等虗空。以此觀花照觸如來海會。願成廣大供養。以此覺花蒙照觸者。於諸苦惱悉得解脫。等同菩薩相好。即想蓮花漸收。量等己身。結印念呪。加持四處)。
  南無無盡三寶尊  我今誓發菩提心  唯願菩薩來攝授  速證觀音微妙身  次入觀音三摩地
  (躡前生後)。
  澄心閉目觀心中
  (澄心。則清淨之時也。內不放出。閉目。則觀想之時也。外緣不入。問曰。心無所住。安得有中。答。此明肉團心也。以靈知之心。棲止於肉團之心內故)。
  圓滿皎潔淨月上
  (圓滿皎潔者。心之體用也。圓而滿。則無德不備。體也。皎而潔。則無所不照。用也)。
  字種放光成蓮花
  (字種。[口*紇]哩字也。此字乃大悲菩薩取證之理。度生之妙門也。放光成蓮花者。乃所造之花也)。
  花中有一觀自在
  (即[口*紇]哩字。增長自身成觀自在菩篋。逆順無礙。故名自在。花乃指所坐之花也)。
  相好具足無比對
  (偈之略也。具說應云。一面二臂。其身金色。花冠瓔珞嚴身。頂戴阿彌陀佛。無比對。稱讚之詞也)。
  左手執持妙蓮花
  (理能成事。故云持也。花表因果同時也)。
  右手於葉作開勢
  (事能顯理。故作開勢也。已上並是自覺)。
  菩薩思惟有情身  各具覺悟之蓮花
  (此二句方是覺他。行菩薩行也。偈意謂一切眾生與菩薩本自同體。皆有覺悟之蓮花。但由顛倒執著而不證也。故菩薩思惟而起哀救。行者於此處更不可將菩薩與自身作兩處想。前來既以字種增長作觀音。此處思惟即是指行人。若不能思惟。則向所作法徒勞心力)。
  清淨法界無惑染
  (當與前兩句作一片看。不可打成兩橛。清淨法界。一塵不立也)。
  八葉各有一如來
  (八葉。即指心間蓮花之八葉也。各有一如來者。即八識元是一心也。既是一心。還同正覺而為一體。故云各有。一如來者。即是觀音也。不言菩薩而言如來者。一超直詣也。此二句通自他說。約他。則言有情心本清淨無垢。覺悟蓮花中有八如來。約自。則言行人與八如來同時入定也)。
  如來入定跏趺坐  各各面向觀自在
  (問。定有多種。今如來入定。何等定耶。答。即行人所入之定也。此定名為剎那大悲禪定。又問。各各面向。前四面向可。後四豈不背耶。答。向背豈得名為如來。正所謂妙在轉處矣。若約事相而說。諸佛菩薩身。非同眾生分段之身。東向則背西。南向則背北。而菩薩有隨類意生身。應化無方。面向皆正。豈八如來。或千佛萬佛向無不正。學者當作是觀。更須向無向背處看)。
  項佩圓光身金色
  (彰殊勝身)。
  光明朗照及晃曜
  (彰殊勝境)。
  次想其花漸舒大  其量周徧虗空界
  (從前來十四句偈。皆顯理事二種法界。今此二句方入理事無礙法界。次想者令知時也。以事攬理成。故能漸舒大。以理隨事變。故能徧法界。則其大無外也。皆是唯心境界。不是分外)。
  思彼覺花照法界  如來海會共廣大
  (此二句正明事事無礙也。覺花。事也。海會。亦事也。以覺花稱周時。與如來海會同時廣大而無礙。譬如一室千燈。光光無雜。法界者十法界也。四聖六凡之謂也。意謂此花舒大時。能照此十法界。同於一真。更無殊別也)。
  心若不移於此定  憐愍一切諸眾生
  (上句自覺。下句覺他。上來思惟有情。方是起行。至此憐愍一切。方是行行。謂證此無礙廣大境界。方能行行度生也)。
  覺花蒙照脫苦惱
  (利生之効也)。
  便同菩薩觀自在
  (所獲之果也。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也)。
  蓮花漸收同己量
  (前八句皆舒。此一句唯卷。約密說。即是增長究竟。准魯餘巴現前解云。從正位而起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