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結成行相。勸行者觀。依此而修無不具足因果自他。並在其中不須餘品。或為未入及隨樂等。更進後品。
  次明正勤品。是勤觀念處。除惡生善。故此四文義唯善惡。意在四品。次第竪進。順諸文故。且云已未。麤惑先除真俗先現。道理自爾非關造作。
  次如意足者。文義意同四法。屬定。身如意通藉茲而發。當是下。正勤屬慧。念處不勤反招散亂。故釋欲中云如風燈。加如意室由是開發。故云斷行。言成就者。從果立。初釋欲云悕向慕樂莊嚴彼法。彼法者即四念處。念處莊嚴令法端美。通論修行皆須樂欲。況此別修。精者專勤於觀。使無間雜。無雜曰精。無間故進。通修尚須。此亦在別。一心者。專於彼境。思惟者。思惟彼理。
  次五根者。文義同前。雖觀前品萌善未生。由根未發萌善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釋此一一皆具二義。釋根當體及攝後歸前。但此五文前後不定。初釋信中先釋當體。謂信三諦。從但念下。攝後歸前。謂無念處根亦不生。問。前已有念處。那重令信。答。由前不入。加信令發。正勤.如意亦復如是。次釋進中。先攝入信。故云信攝諸法。次信故下。釋信當體。次釋念中。先釋當體令無偏小。又此下。攝念入信故云不妄。次釋定中。先明當體。次而行去。先攝定入進。次又此法去。正攝定入念。有念故不妄。有進故不動。次釋慧。先攝入定。內性下。當體有定之慧。照本有性。故云內性等。次結生中。云遮等者。中慧破惑也。
  次五力中。文等准根。問。名同於前。何須別立。答。善根尚弱。惡未破故。故須更修令根增長。根成惡破故名為力。故此五義大旨同前。於定力中釋成就相。名同根本。力用永殊。雖破欲散。欲是悟地。不礙初禪支林功德。或住覺觀。不礙內淨。或住喜支。不礙三禪樂受。或與捨受相應。猶能教化。縱妨四禪不妨諸定。所言妨者。但是不入。謂不入四禪而諸定具足。言不捨等者。順禪。中道慧破諸執。雙照執慧。
  次釋七覺。文七。相三義二。意亦隨入。還以寂照而調停之。若安若起。三中隨一。遍三無益。方起後品。兩三各以念力持之。
  次釋八正者。文義意同。前法相既極故無生。後初二如文。次正語中。說聽功成故益自他。次釋業中。先列。次釋。非白非黑。今云有報者。須從大釋。非白非黑名為無漏。受變易身名之為報。又約三觀釋者。不次第者名圓。正業言邪命者。如迦葉自序。問。今此釋業何故云命。圓業不正於當成邪。破無不遍故名為盡。依遍而行故名為正。見他得利等者。依圓離事亦是一途。若依理釋。若偏若小皆名他利。三諦圓具方名己利。終日圓修而無修想。然於無想不生染著。名知止足。善故名精。入故名進。得中名正。心不動等者。不動故正直。不失故不忘。上句為因。下句為果。不動中道。於念不忘。故名正念。正住釋正字。決定釋定字。正住於理決定不移。
  因是下。結八正。
  如是下。通結道品。初結示初心可修。大論下。證初心修。故知下。功能。
  如此下。結判。
  次舉譬者。今文並與大論.婆沙文同。但大小別。文有二。初別約無作道品。次通約三觀。譬合二文並闕如意。應云莖幹上聳名如意足。道品下。結。
  次通途下。通結三觀。前約圓對位。今諦諦各辨。於中先別次總。並消喻文非修行相。又約圓教為竪譬者。觀行如葉。相似如華。分真如菓。諸教准知。
  次明三脫者。即道品功成。大論問。涅槃唯一。門何故三。答法一義三。隨入故別。見行從定。愛從無作。見愛等者。從於無相。論約三藏。今通用之。別教初心同於藏通。諸教並以證道為城。圓通六即以此稍別。道品之後須釋三脫。亦為比決具約諸教。初來意列名。釋中先辨王臣傍正親疎。次約伏斷。三約名體。此冠諸教。各具三義。初先明三昧為王。次明三脫為王。三脫從慧。三昧從定。於空等上分二名者。親入無漏故得稱王。更互為助故互名臣。餘二如文。
  次歷教者。初三藏中小典皆然。故今用之。但分王臣諸論未辨。故三藏中由茲發真。故名為門。然三行相但取類同。故判為門。
  次通教中不從諦行。但約觀辨。還約定慧以判王臣。雖俱幻化。入道機別。初空門雙引古今以證假實。以其譯者各從一意。異三藏故。三門同時。
  次明別教者。先通約三觀。次別約出假。但以三諦各有止觀分三王臣。次約出假者。亦具王臣。別二釋者。由分得意失意者。故大集云。欲度眾生修於空。護持諸法修無相。不捨諸有修無願。豈非純約出假三門相耶。出假尚爾。餘者可知。
  次圓教中。言別約者。顯前通別非文正意。然三門相即。語似於通。教體永別。一體定慧。一心伏斷。一法異名。先引文總比。次正解釋。初文者。所期既別。能通亦殊。智者等者。言雖通漸。今須圓空。空即不空。故並名中。咸能見性。
  又二乘下。因辨空異。若得一空必具十八。空一事別。從事名分。空既不同餘二自別。今圓觀下。譬於眠夢事以分大小。別由教異。中體不殊。是故但與通空辨別。
  如前下。正示門相。還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