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少過。今則不然。開結使門。杜真正路。百年持戒因茲而失。大論有沙彌聞和上食香。因隨和上入龍宮中。見龍女等發願為龍。現身即獲。又如著華池香。池神責。味欲者。珍寶非穀而食曰肴。津。潤也。膩等。脂膏之類。以著味故。洋銅灌口。如著酪沙彌為酪中虫。觸欲者。生使之本。繫縛之緣。何以故。諸欲各於一根有分。唯觸遍於四根之上。生著處多。是故難捨。若墮地獄亦遍身故。大論云。劫撥仙人。因女人觸。步行出宮。
  此五過者。大品云。哀哉眾生。常為五欲之所惱亂。猶求不已。如狗咬骨。當知是人畜生無別。齡者。年也。
  觀心者。初文通舉能生三諦。無常常是二。第一義是中。何不觀諦而生勝解。但著欲染一何悞哉。
  故大論下。明欲生諸見。則利鈍具足。
  今觀下。觀心也。先次第觀中空分析體。此空豈與莊老同耶。莊子云。雖此五生害。害於五根。老子唯知為五所害。不知去害之方。
  假觀中云猶名受入色空者。斥向空觀不了色假。但知受空。
  深訶下。出理訶意。修圓之須。以圓訶。圓即意也。人不見此。用是文為。
  第三棄蓋者。文義同前。釋名舉譬引證並可見。婆沙云。前三各立。謂貪嗔疑。後二共立。謂睡眠掉悔。何故爾耶。前三獨能辦。後二共方成。今文疑在後者。前四遍有故也。雙隻之義。還依論文。
  前訶下。辨異。前訶對塵發識。即五意識。今訶意地所緣第六識也。由前對塵。不呵欲心。至今入禪。覆所習定。故名為蓋。前從順情。唯得名欲。今緣違順。故增三毒。樹等者。文似同前。義意少別。令有蓋必棄。如有毒必剪。
  貪欲蓋起下。次辨棄相。使者。九結八十八使。能至結使。名結使門。結使即門。名使門。三世九惱者。文通列三世成九。問。過未豈惱。答。惱雖過未。境實現在。恐與時值則生於惱。但離於嗔。境無所惱。眠名增心數法者。此中總說睡眠之法令心數增。論約法相云。睡眠遍不違。若有皆增。一通三性。故不問通心及善惡心。但有心所皆須增一。睡眠法故。大論總有八偈訶睡。大經心所。人毒眠等(云云)。
  掉悔蓋者。掉。動也。掉之為法。為破法破出家心。攝尚不住。況復散亂。大論云。汝已剃頭。著袈裟。執持瓦鉢行乞食。云何樂著戲論法。故放逸縱恣失法利。論云。悔有二種。一掉後生。二者懷怖。今亦具二。初文初意。次若人下。第二意。論云。若有二悔。應作而不作。不應作而作。是則愚人相。不以悔心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如寶積經文殊害佛緣(云云)。疑中云猶豫者。不決之總名。疑雖有過。然須思擇。若於自身決不應疑。師法二疑須曉其時。若未入三昧來。恐雜耶法。善思擇之。師法已正。三疑永捨。
  次明棄法。亦先事次理。先事者。行者下。設治法。若貪下。正明用治。不淨治貪是實觀。具如第七。治嗔者如第九。治睡中云如寶山等者。若喜睡者縱而不調。寶山咸至皆空手歸。杖毱等者。禪杖堂中行之。祗律云。以竹為杖。長八肘。裹兩頭。令下坐行之。不得柱脇。以柱其前三搖不覺左邊柱之。毱者。以毛毱著其頭上。睡便落地。易筞發故。律中云。以毱擲之。貝者。吹之出聲。以驚睡者。皇者佛法。唯許解睡。觀皇一切時制。或以水洗面等。婆沙云。頂安禪鎮行禪。毱多師有多治睡法。隨其機宜治。疑中云雪山從鬼請偈者。即大經雪山童子從羅剎請於半偈。天帝拜畜為師者。出未曾有經。帝釋從於野干請法。天衣為座。諸天供給等。大論不以囊臭而棄其金。若見師過。其心自壞。失法勝利。故空聲告薩陀波崘。勿見師過。猶如皮囊盛好寶物。不以皮臭而棄其寶。萬川者。水會而為川。川大而自穿。普超等者。彼經因授闍王記已。告舍利弗。人人相見莫相詳相。獨有如來能評相人。大眾皆喜而記斯言。佛法如海等者。孔丘之言尚以信為本。佛法深理無信寧入。諸聲聞云信得入者。若不方等而生信心。安至法華得授記莂。和伽利者。第一本云。有老比丘初出家。從沙彌求法。為之所弄。以信心故得至四果。毱多教弟子上樹者。有族姓出家。以愛身故不能得道。毱多化為大樹。樹下有坑。令上放身至地。不見樹及深坑。得第四果。狐疑者。狐是獸也。亦名野干。此獸為鬼所乘。時人謂為精魅。覆器者。無信故不受諸法。如云緣(云云)。
  問下。料簡。答中先出多解。有云既有門戶詮次。不以無知能到。故是障也。始自欲界。終至非想。故云詮次。次問者先問起。令知五蓋長遠之由。次廣開出長遠之相。阿毗曇下。斥偏近惑。既覆相而說。故亦未云蓋通等覺。上棄下。但示近相。唯是欲界鈍使。
  利使下。明利使蓋。指隨自意中耶空者是。由此利使却生五蓋。如前五欲中六十二見皆名為欲。此利鈍蓋即觀境也。
  次訶棄下。入空破利。且結初果。從初果下。復因此果出利鈍使之蓋相也。即後三果之所破也。例初果說。
  復次下。出假蓋相。即依空起言。五種鹽者。大論云。六師不聽食五種鹽。未知西方。如此土五鹽。以不謂顆綠赤白邛。只此五種。亦有無學不能辨之。睡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