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其流須尋其濫觴。知其香必討其根本。若迷於根本則增上濫乎真證。若失於香流則邪說混乎大乘。一家師受。良可信矣。
  論曰至次良者。欲明付法。泛引教證。有師無師。言無師者。指所證法。大論第二云。我行無師保。言有師者。指所傳授莂者。謂分派也。字書多分單作別耳。瑞應云。至于昔者定光佛興時。我為菩薩。名曰儒童等。既引經論以證有無。次引俗典雙成二義生知。如無師學成。如記莂故。論語曰。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良。善也。亦長也。俗教不論隔世因果。引相似言於理何失。讀者須至良字為句。然有無從事。約理何別。但在因須辨師承。至果稱為獨悟。故至極果可曰無師。是故須辨師資人法。
  法門浩妙至藍而青者。舉喻問也。問上二途人分事理法亦然耶。浩。水大貌。法既大妙。事亦然耶。天真問無師法。從藍問師資法。理非造作故曰天真。證智圓明故稱獨朗。由師染習故曰從藍。學畢功遂名為而青。書云。青出於藍而青於藍。染使然也。今引染義。非引勝邊。
  行人若聞至宗元者。總答也。宗。尊也。元。長也。若尋所傳法則曉。能傳人乃信。今師祖乎龍樹。
  大覺至降魔者。別答也。先雙酬兩問。大覺若天真。行滿猶記莂。人法咸爾。師資義成。覺者。大明也。十號具足。種智圓明。三惑頓盡。大夜斯曉。又覺滿等。四教不同。覺義亦異。今寄漸始。略而言之。行滿亦爾。故大小乘明行各別。
  涉六年以伏見至降魔者。調彼外道故云伏見。挫其欲主故曰降魔。故六年苦行。樹王現威。廣如諸經及瑞應等。降魔之時而語魔言。我三祇修行乃得菩提。汝設一無遮獲茲天報。優劣天隔。何不自慚。天曰。以何為證。佛以手指地云。是知我當時地神。告空神。傳乃至梵世。故云舉一指等。
  始鹿菀等者。既成道已。說必託處。略舉此三以顯法實。鹿菀者。昔波羅奈王於此處獦。見二鹿群。故云鹿菀。鷲頭者。亦云靈鷲山。形似鷲故從山。多鷲所居故從鳥。眾聖所止故云靈。鶴林者。在拘尸城。阿夷羅跋提河邊。佛涅槃時。其林變白。猶如白鶴。故云也。眾樹名林既有四雙八隻。故名為林。於前二義中。自然非今正意付法。今之所宗。即滅後付法之事也。於中二義明金口所授。次辨今師相承。金口則人法兼明。今師乃總別重出。金口具在付法藏中。過七十紙。欲尋往看。傳中亦有無事直書名者。
  迦葉八分舍利者。分舍利事。廣在阿含.婆娑文中。言八分者。長阿含云。迦葉從畢鉢羅窟出赴闍維所。佛從金棺為現雙足。迦葉禮足訖闍維。舍利。付法傳中先分三分。謂人天海。人中一分自分為八。拘尸即其一也。經中具列。乃至諸國皆欲興兵。因香姓婆羅門為性均平。廣說勸喻。因為分之。各還本國。起塔供養。
  集三藏者。迦葉分舍利訖。使阿難出修多羅。使優波離出毗奈耶。自出毗曇。
  次法付阿難。因聞比丘錯誦佛偈。改之不從。乃詣闍王別。門人云王睡。即度恒河往離車界。王覺聞已。遂至河半。方及。請於我國而般涅槃。即入風奮迅三昧。分身為四。二國上天下地。
  法付商那和修者。欲付法往毱多所。因坐其床。其弟子不識。乃舉手空中而雨甘露及五百法門。多皆不識。弟子聞法悉得羅漢法。
  付毱多者。在俗時已得初果。見淫女犯罪被屠。因得三果。初受戒時即得羅漢。次二尊者。傳中亦無。自餘行狀。多因論義。王伏從受三歸。有婆羅門善笇。輕忽於多。多乃蜜以笇加之。令其知生天墮獄等法。
  付脇比丘。在胎六十年。生而髮白。誓不屍臥。故名脇也。每在暗中手光取物。
  法付富那奢。奢共馬鳴論義。鳴執有我。奢云世諦有真諦無。鳴欲刎首謝。奢令剃髮為弟子。法付馬鳴。鳴造伎。伎演法音。令五百王子厭世出家。王恐民盡。禁伎不行。
  法付毗羅。羅所造論。論所至處邪見消滅。
  法付龍樹。樹輕佛經。乃自制法。表我無師。龍接入宮。一夏只誦七佛經目。因知佛法。妙修得法。身初在樹下生。生身時龍浴其身。
  法付提婆。婆因入大自在天廟。天像金作。瑠璃為眼。見婆乃怒目動精。婆曰。何不以精靈訓物而動目。便登梯鑿神眼。神知我心亦無屈辱。夜營厚祭明日供神。神現肉身而無左眼。神曰。供施甚豐。何不惠眼。婆乃自剜己眼施之。隨出至萬。神曰。欲求何願。婆曰。我辭不假他。但人未信受。神曰。如願。由是廣破一切異論。
  法付羅睺羅。有一外道造鬼名書。隱密難解。羅睺聞之皆解。外道歎伏。
  法付僧佉難提。提為羅漢說一偈云。轉輪種中生。而能入涅槃。非佛非羅漢。亦非辟支佛。羅漢不識。便入三昧以問彌勒。彌勒語曰。此是瓷器。破已非是。如上諸聖出定說之。提已知之。
  法付僧佉耶奢。奢遊海畔乞食。而說偈云。行為第一苦。飢為第一病。若能見法實。則得涅槃道。城主引進。見二鬼縛著床脚。城主勿與食。城主去後。奢乃與食。便吐膿血。由昔慳貪。城主誓云。見汝受苦。
  法付鳩摩羅駄。駄為童子。時能斷事。一攬萬騎。人名衣服馬色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