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作弦。

勿[口*豸*句]說
  [口*豸*句]應作[言*暴]。謂譟[言*暴]也。

眾障峯起
  障高如眾峯之起。或只是鋒字耳。如刀鋒起。文選云。是非鋒起。

榜治
  步行切。漢書郭舍人謂漢帝曰。臣願令東方朔覆射。朔中之。臣榜百。顏師古注云。榜。擊也。

亦遮
  遮應作邀。

要君者無上
  要音邀。無上者。謂不尊於上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冬。晉文公召天子會于溫。使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書曰。天王狩干河陽。此晉侯之譎也。

俱舍云。能作及俱有
  前第二卷已引俱舍疏釋畢。記主既云習佛法不可全迷。請更檢前注。

十一徧使名為徧因
  苦下五見及疑。無明集下邪見。見取。無明。疑。無明即癡也。故有十一耳。

論衣裳藍縷
  應作襤褸。

縛切
  謂緊切。

間搆
  間。去聲。謂鬥搆使離間。

漸染
  漸音尖。浸漬之義。

十法往驗
  在下文。


  丑廉切。

未捨失來任運恒有
  律中捨戒者。用口傳心。棄本受體。應具儀對首云。我比丘某甲。捨三寶戒律。和尚闍梨學事。一說。其體即無。失戒者。發邪見。失帶佩男女二根。失法滅失。若未捨未失已前。戒體常在。此乃善無作也。言惡無作者。如畜殺具等。雖未殺畜。惡罪常在。亦相續常有。

作俱無作
  成論云。作時具作無作者。此是作俱無作。並是戒因。至第三羯磨竟。其業滿足。是二戒俱圓。故云作俱無作。不妨形俱無作。仍後生也。又多論云。如作善惡二業。與作方便齊生。

後時違教
  破戒。

及違本要
  要。平聲。謂要其盡形。

禪門
  禪波羅蜜中。

遊邏
  邏。去聲。巡也。

掌山澤之官
  今之虞部郎是也。

法門佛
  八萬四千陀羅尼為髮。第一義諦為髻。種智為頭。慈悲為眼。無漏為鼻。四辨為口。四十不共法為齒。二智為手。如來藏為腹。三三昧為腰。

若本緣理。不能治惡
  詳此二似如義勢未足。若加一句云。須應報俱觀。方義顯也。故搜要云。法門之言。義兼色報。

不名菩薩。皆名魔事
  總結上文。謂若說惡魔化作佛等像壞六度者。不名菩薩。

餘四通者如前通釋
  如菩提。法。智。魔。通二乘及菩薩。

與界內四名同者
  即一五六并二三四並。合為界內四魔。

[怡-台+追]愓
  [怡-台+追]。篇韻不出。昔人皆作堆。音愓。音逖。小止觀中作推剔。

啾暩
  千結切。

金薄薄之
  下薄恐應作傳字。如傅粉。

種種非時漿
  過午乃非時也。佛聽飲漿。謂甘蔗漿。蒲萄漿等。

伏翼
  編蝙。


  下各切。正應作貈。似孤。善睡獸也。

獪[狂-王+吏]
  音決使。搜要云。今江東呼豼為獪[狂-王+吏]。豼。音毗。猛獸也。虎豿之屬。

雌者曰[豸*(止/(止*止))]
  搜要云。乃步切。


  音樞。虎之大者。

[豸*契]貐
  上烏八切。下音羽。爾雅云。[豸*契]。貐類。貙。虎爪。食人。迅走。

  止觀輔行傳弘決第十四
初地乃至十住
  魔不能說圓。言初地等者。乃指別地圓住。餘文只云說別地前。

論狡擲
  擲恐是猾字耳。

通教見位同三藏伏
  見本斷位。未詳。或寫誤。

論。前四分觀
  多貪不淨觀乃至慈心觀。

文殊問經三十六垢
  經有兩卷。上卷只明三十六使是欲界苦下十使。集滅各七。道下二使。加四思惟為三十六使。經無垢名。恐是此耳。垢使義同。故得引用。

九禪中通有事理。但約自行化他而分大小
  理者。如云菩薩聞思前行。世間出世間善。一心安位。或止或觀。離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滅(云云)。事者如利益眾生。禪中菩薩依布施眾生。所作以義饒益。皆與同事。為除眾苦。所應說知恩報恩。護諸恐怖離諸憂苦等(云云)。九禪並是菩薩不共之禪。二乘尚不聞其名。今以自行為小。化他為大。

通八地前亦復如是
  若八地後下根受接入中者。此乃無緣慈耳。

論。自行十二門化他。讚法讚者
  十二門禪。或自行。或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