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觀心性等。

及別見
  地住已上別見。非小乘道品所治。

因觀無常謂為極果
  搜要云。小乘未極。挫為上慢。豈同下八。

分三科異
  論。初陰入界三。初以四念治陰。

餘九能治準此可知
  停心治五障。

約諸品進
  下品惑進入中品。中品進入上品。名進分。於下品不進名住等。

論。未得記菩薩輕得記者
  記引經云。我證阿[鞥-合+(白-日+田)]跋致。餘人永無。若詳此文。義似得記者輕未得記者也。又記引大品觀空不證品。甞撿經。乃是夢中不證品耳。經云。魔來語無方便菩薩言。汝當來世得菩提。佛言。阿[鞥-合+(白-日+田)]跋致行類相貌。是人永無。因以名字輕弄餘人(云云)。學者詳之。

從事理說
  搜要云。從事雖隔。理具十乘。

彼彼三千互徧亦爾
  搜要云。心佛眾生三諦理徧。一生一切生。一生一切佛。一佛一切佛。一佛一切生。理三若互。事三亦爾。心性寂滅。法界無事。

含於三世內外
  疏云。無常已滅名過去。若未生名未來。已生未謝名現在。自身名內。他身名外。或五根名內。五境名外。

及以二無作
  此是論偈也。色攝十一法。二無作者。論云。及以無表色。以無表色與無作義同。故記主變其言也。疏下文云。善無表色。惡無表色。故成二無作也。

攝諸心所
  善惡通大地。各十心所。

輸門
  委輸。

族持性等三義釋界
  族者。十八界同類因。各生等流果。生法之本有十八類。故名也。持者。地能成持用。水能成攝用。火能成熟用。風能成長用。性者。出體也。地堅。水濕。火煖。風動(並疏文也)。

二十二門
  謂三世門。內外門。麤細門。勝劣門。遠近門等。

非三聚攝
  無為法非色心等聚攝。

無為在下二乘境乃至復在禪境
  不相應行有十四種。若無為。若得非得。若滅盡定。若無想定。在下三境中。餘者並在今法入中攝。故云並在此。

一謂毗曇王數同時
  毗曇本是異時。成論本是同時。而一異與上不同者。或寫誤。或別有意。

華他
  上胡罵切。下音陀。漢時人。

一綖
  音延。非。應作綫。

張顧之徒
  梁張僧瑤。晉顧愷。並名畫之人。

玄文對信
  十乘對十信。

論。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經中釋云。色是佛性者。三十二相是如來常色。常不可改。故說色名佛性。如來真實之樂名畢竟受。如來真實之想是為常想。行者名壽命行。因緣故得如來常住。壽命識者乃是如來平等之心。彼文甚廣。今略節之。令知佛五陰耳。

閉手
  手應作尸。

不與他同
  古人前五如是凡權。後四如是聖實。

董卓
  孝獻帝相也。此時以山東豪傑並起。恐懼不寧。乃徙天子都長安。遂焚洛陽宮室。發掘陵墓。取寶貸汙妃至等。

袁紹
  如太袒將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後淳于兵攻之。遂發疾死等。

罿
  音童。車上網。

涿
  音卓。

羽葆車蓋
  葆即蓋也。周禮孔義云。羽葆。鳥羽注於柄頭如蓋。謂之羽葆。亦謂之羽葆幢。

記鴿
  大論。祇桓寺舍利弗從佛行。有鴿為鷹所逐。佛令舍利弗言。此鴿子幾世作鴿。舍利弗以宿命智觀至前八萬大劫未得脫離。佛言。此鴿於恒河沙大劫中常作鴿身。經五百世中得利根。是時佛出世。度人無數。佛涅槃後。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贊佛功德於是發心。願欲作佛。後三祇劫行六度行。十地具足乃得作佛。

四時不同
  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謂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音昨)楢(音由)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春蒐
  音搜。索也。謂索取物以祭。

夏苗
  為苗稼除害。

秋獼
  音尠。殺也。順殺氣。

冬狩
  音獸。謂得獸。取之無所擇。

因果之意
  果應作緣。

豈能令於性法門盡
  性下脫一善字。

縱燒惡譜
  縱下略一佛字。具足應云縱佛燒惡譜。

古師謂無了因性
  據善人。須有了因性。今云無者。涅槃疏.妙樂記皆云無果果性耳。

相為能遷
  一者本相。二者隨相。本相者。疏云。已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