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二)
  一通示二因發見多少(夫)二別明因聞發見之相(二)
  一結前起後(因)二正明見相(三)
  一佛法外見(行)  二附佛法見(若)  三佛法內見(或)

  二見發不同○
○二見發不同(二)
一結會同異(二)
一總論異同(三)
一發外邪(二)
一三本(二)
一正出三種(三)
  一一切智(二)  二神通(若)  三韋陀(若)

  二結數不同(一)

  二六枝(若)

  二發附邪(犢)三發內邪(二)
  一三藏(若內)  二衍門(若通)
二別論同異(二)
  一標(復)二釋(三)
  一發一切智不同(三)  二發神通不同(次)  三發韋陀不同(次)

二判明邪正(三)
  一標示(復)二判明(二)
一正判外邪(二)
  一正判迦羅(如)  二例明二種(僧)

二例明二邪(二)
  一附邪(犢)  二內邪(小)
  三結責(騐)
○三過失(二)
  一標(第)二釋(二)
一見發生過(三)
  一標示(一)二釋明(二)
一真丹(二)
  一標示宗三(周)二明其得失(二)
  一總出三計(今)二約一計明(二)
  一標(約)二釋(三)
一計有自然行善(二)
  一明得自然(如)二出得欲妙(二)
  一標(得)二釋(二)
  一約實奪無(忽)  二與權論得(若與)

  二計有自然自無記(又)  三計有自然行惡(若)
二天竺(二)
  一標示(次)二釋明(三)
  一出空三種(夫)  二辨明外內(事)三正明得失(二)
一外邪得失(二)
一正明邪空起見(三)
一空見行惡(二)
  一標示空處(若)二空處行惡(二)
一自行(三)
  一明於空造惡(同)  二明得禪發見(是)  三明見發破善(破)

二化他(三)
  一標(化)  二釋(自)  三結(此)

  二空見行善(又)  三空見行無記(次)

  二例明亦有等見(亦)

二內邪得失(二)
一三藏(二)
  一標示(次)二釋明(二)
一一門(三)
  一明一見三行(其)  二證邪僻入鬼(九)  三出兩因二行(或)

  二三門(一)
  二衍門(若)

  三結示(如)

  二並决真偽○
○二並決真偽(二)
  一標(二)二釋(二)
一就所起法並決(二)
  一示通(今)二正竝(二)
  一真偽作竝(外)  二決明幻偽(所)
二就所依法並決(二)
  一標示(二)二釋明(二)
一竝決所依法(二)
一竝所依着法(二)
一釋(二)
一外法所依(二)
  一出着心非真(三)  二明着心生邪(此)

二內法所依(二)
一三藏四門(二)
  一不着無着法故正見(若)  二着無着法而起邪見(復)

二通教四門(二)
  一以無着心不生邪(復)  二以着心着法生邪(復)

三別圓四門(二)
  一無着則正(別)  二着則生邪(若)

  二結(以)

二決所依因緣(二)
  一標示(略)二釋明(二)
  一示明所以(良)  二正出因緣(因)'

二示養見助道(二)
  一養外見作助(復次)二養內見作助(二)
  一養藏通見(若發)  二養別圓見(若先)
○四修止觀(二)
一立境意(二)
  一出諸見不同(第)二明束見為境(二)
  一徵(若)二釋(二)
  一示作境意(夫)  二正束成境(約多)

二正觀境(二)
  一標(今)二釋(二)
一乘觀(十)
一觀境(二)
一思議境(二)
  一出能生因緣(思)二明所生十界(三)
一引示(二)
  一引論(成)  二示意(今)

二正明(二)
一出四教見法(四)
一空見生滅教法(二)
  一六道(由)二三乘(三)
一聲聞(三)
  一標示生因(又)二別明四諦(四)
  一苦諦(所)  二集諦(空)三道諦(二)
一念處品(二)
一別相(四)
  一身念處(集)  二受念處(若)  三心念處(空)  四法念處(取)

  二總相(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