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句(俱)

三正簡(三)
一簡善惡業相(二)
一約有漏三諦簡(二)
  一判(若)  二簡(此)

二約性無作簡(二)
  一正簡善惡(復)二細意往騐(二)
  一以十法騐(復)  二以三法騐(又)

二明善識業門(二)
  一明惡業滅相(復)二示分別業門(二)
  一有解者自他無障(若)二無解者自他勿說(二)
  一正明(若)  二簡示(問)

  三出業觀整足(復)
○四止觀(三)
  一標(四)二釋(十)
一觀境(二)
  一思議境(云)二不思議境(二)
  一識明經意(不)二正觀業境(三)
  一正觀(觀)  二引釋(舉)  三結示(業)

二發心(三)
  一標示(既)  二釋明(善)  三結成(若)

  三安心(安)  四破徧(破)  五通塞  六道品(道)  七助開(助)  八位次(如)  九能忍(又)  十離愛(若)

三結(二)
  一結法(是)  二明喻(如)
○五觀魔境(二)
一示意(三)
  一動魔鬼意(第)  二說魔罪意(經)  三善魔來意(若)

  二列章(今)三釋明(五)
一分別同異(二)
  一簡示(同)二正分(二)
一內外四魔(二)
  一界內四魔(然)  二界外四魔(若)

  二華嚴十魔(若)
二明發相(三)
一標示(二)
  一標異二出相(三)
  三[怡-台+追]惕鬼([怡-台+追])  二時媚相(二)三魔羅相(三)
  一示明(次)二出相(二)
一內外中箭(二)
一正明(二)
  一內十八箭(大)  二外十八箭(復)

  二示意(昔)

  二善巧令墮(又)

  三結示(呵)

  二釋明(二)  三結示(若)

三明妨亂(三)
一標示(三)
  一令人病(病)  二失觀心(失)三得邪法(二)
一約正簡邪(三)
  一標(邪)  二釋(有十章)  三結(以)

  二結根相應(一)
  二釋明(三)  三結示(夫)

  四明治法○  五修止觀○
○四明治法(二)
一正治(三)
  一治[怡-台+追]惕(四)  二治時媚(治)  三治魔羅(治)

  二轉治(善)

○五修止觀(三)
  一標列(五)二釋明(二)
一正十法觀(十)
一觀境(二)
  一思議境(思)  二不思議境

  二發心(魔)  三安心(欲)  四破徧(隨)  五通塞(於)  六道品(道)  七助開(門)  八知位(若小)  九安忍(若欲)十離愛(二)
  一正明離愛(若人)  二復出三退(復)
  二出通別觀(復)

  三料簡(問)

○六觀禪境(三)
一示意(三)
  一出禪定多障(第)  二示須觀禪境(上)  三明示禪支(但)

  二列章(粗)三釋明(四)
一明開合(二)
  一列十門(初)二出不同(五)
一開合不同(三)
  一總標(此)二正明(二)
  一開五為十(開)  二合十五為十(合)

  三結示(若)

二明漏無漏(二)
  一出二論意(次)二今明小異(二)
  一出意(今)二分別(四)
  一根本四禪是有漏(四)  二特勝通明是亦漏亦無漏(十)三九想等三是無漏(二)
一明事禪是無漏(二)
  一正示(九)二重辨(三)
  一法相應是無漏(若)  二事禪自有漏無漏(若)  三無漏緣稱無漏(若)

  四慈心等四漏無漏兩屬(慈)

  三來亦不同(次)  四淺深不同(次)  五互發不同(次)
二明發因緣(二)
  一內因發(二)  二外緣發(又)

三明發相(十)
一根本(三)
  一示約坐修(三)二釋發禪相(三)
一明欲界定(二)
  一明粗細位(若)二出欲界定(三)
  一出定相(兩)二辨異名(二)
  三稱為閃爍(成)  二譬以電光(又)

  三明定住(位)
二出未來禪(三)
一正出禪相(二)
  一正明(從)  二斥謬(無)

二辨明有無(二)
  一出二論偏申(若)  二今依論備出(尊)

  三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