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默示說(四)
  一教法通別皆可說(大)  二諦理真俗皆可說(大)  三行事說默皆是道(淨)  四示人人法皆能示(法)

二明說示人(三)
  一原說教意(若)  二明示文意(大)  三出三文旨(若)
  三結成(為)

○二正說(五)
一開章(二)
  一標列(合)  二出意(十)

二生起(三)
  一示意(生)二釋義(二)
  一通論(至)二別論(二)
  一釋名(別)  二明相(所)
  三結成(秪)

三分別(二)
  一示意(分)二正分(二)
  一徵列(今)  二答釋(初)
四料簡(四)
  一簡今是一頓(問)二簡皆是顯觀(二)
  一正簡觀顯不觀秘(問)二任論有得有不得(二)
  一問二答(二)
  一立(答)二釋(二)
  一明教得不得(教)  二明觀得不得(若)
三簡皆是大乘(二)
  一簡初後二深(問)二簡初後俱淺(二)
  一簡小非三觀(問)  二簡小非是漸(問)
四簡文門並實(二)
  一問二答(二)
  一直示(答)二轉明(二)
  一文是其門(眾)  二文門並實(文)
  五解釋○

○五解釋(二)
  一牒示(解)二正釋(十)
一大意(二)
  一牒章(初)二釋明(三)
  一示意標門(蠧)二生起因緣(二)
  一正明(云)  二對廣(生)

三隨章解釋(五)
一發大心(三)
  一標章(就)二釋明(三)
  一方言(菩)二簡非(二)
一簡非心(二)
  一標示(今)二釋明(三)
一列心道非相(三)
  一舉數(略)  二列相(若其)三結示(三)
  一結略數(若心)  二明開合(或)  三示舉端(舉)
二出濁心起相(三)
  一法(或先)  二譬  三合(集)

三簡起心濁相(二)
一約苦諦升沉世間簡(二)
  二約苦諦二雙法簡(又)  二舉集等六雙法例(有)

  二約諦智曲拙灰近簡(又)

二發是心(二)
一止非觀是(二)
  一正明(若)  二結位(初)

二感應發心(二)
  一問二答(二)
一正出感應道交發心(三)
  一正示(答)  二釋明(如)  三結顯(動)

二示明經論此觀感應(二)
一示感應意(二)
一正示隨悉五復(二)
  一禪經四隨(禪)二智論悉復(二)
  一四悉(智)  二五復(更)
二隨出五緣與同(二)
  一舉示(此)二釋明(三)
  一示意(若)  二引釋(論)  三結成(故)

二會意義同(二)
  一標示(然)二會同(二)
一會五緣同經論(二)
一正會同(二)
一五緣與隨悉意義同(二)
一意同(二)
  一會通(四)  二結示(當)

二義同(二)
  一出經論(隨)  二正會通(又)
二五緣與五復意義同(二)
  一會通(又)  二結示(所)
二明成顯(二)
  一出感應(又)二明相成(二)
  一略出(或)  二結廣(如)
  三結觀名(還)

  二會十廣同五略(又)

  三顯是○

  三結示○

  二修大行○  三感大果○  四裂大網○  五歸大處○

  二釋名○  三體相○  四攝法○  五偏圓○  六方便○  七正觀○  八果報(如上)  九起教(如上)  十旨歸(如上)
○三顯是(二)
  一標列(顯)二釋明(三)
一約四諦顯是(二)
一分四種四諦(二)
  一標列(四)二釋明(二)
一大經總別說(二)
一總說名四四諦(二)
一明四四諦(四)
  一生滅四諦  二無生四諦三無量四諦(四)
  一苦無量相(無)  二集無量相(又集)  三道無量相(又道)  四滅無量相(又滅)

  四無作四諦

  二以諦對土(若以)

二別說名四因緣
  一舉總標別(又總)  二別說因緣(苦)  三引明四種(故)
二中論總別說(二)
一正明(二)
一總說四四諦(二)
  一正示(又偈)  二重解(又解)

二別說四因緣(二)
  一會前後法(又偈)  二指前後文(故)
  二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