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非真知識(二)
  一示魔道(魔)二出魔名(二)
一二乘知識魔(三)
  一直明(若然)  二與[毤-毛+ㄆ](若取)  三結明(但)

  二出是真知識(圓)

  二例明三昧菩提魔(三)

○二呵五欲(二)
  一標(第)二釋(二)
一論縶六塵(二)
  一論文(十)  二私釋(總)

二今呵五欲(二)
  一總示(今)二別釋(二)
一事呵(二)
一出相(五)
  一色  二聲  三香  四味  五觸

二明呵(三)
  一過患(此)  二正呵(此)  三引示(上)
二理呵(二)
  一示色欲無量(觀)二出四教呵法(二)
  一引示(故)二正呵(四)
一析觀呵(二)
  二出邪呵(若)  二明正呵(今)

  二體觀呵  三別觀(呵)  四圓觀(呵)

○三棄五葢(三)
  一釋名(第)  二出意(前)三正釋(二)
一釋葢相(二)
  一標(此)二釋(二)
  一貪欲相  二瞋恚相  三睡眠相  四掉悔相  五疑相
二明棄法(二)
一事棄(三)
  一示法(五)二明棄(二)
一正棄(五)
  一棄貪(若貪)  二棄瞋(若)  三棄睡(若)  四棄掉(若)  五棄疑(若)

二簡明(二)
  一問二答(二)
  一解者不同(答)  二今釋道障(今)

  三引結(十)

二理棄(二)
一開通葢相(二)
  一問二答(三)
  一標示(答)二分別(二)
一正出(二)
  一離三毒為四分(何)  二離四分為五葢(離)

  二開廣(若)

  三結責(呵)
  二正理觀棄○
○二正理觀棄(二)
一次三觀棄(三)
  一出前(上)二正明(三)
  一空觀棄五葢(利)  二假觀棄五葢(復)  三中觀棄五葢(復)

  三結成(此)

二圓三觀棄(二)
  一序前次第(復)二正明圓棄(二)
  一標(圓)二釋(二)
一正棄欲(三)
  一引經(故)二釋明(二)
  一略釋(釋)二廣釋(二)
  一標(今)二釋(四)
  一緣生棄葢(云)  二空觀棄葢(云)  三假觀棄葢(既)  四中觀棄葢(雖)

  三判位(如)

  二餘四例(圓)
○四調五事(二)
  一標示(第)二釋明(二)
一事調(二)
  一標(眠)二釋(二)
一二事各明(二)
  一調食  二調眠

二三事合調(三)
  一示須合調意(三)  二正三法合調(初)  三出三法不離(若)

二理調(二)
一二事各調(二)
  一調食(觀)  二調眠(調)

二三事合調(三)
  一標示(合)二正明(三)
  一舉經明調相(大)  二約觀調三事(次)  三三觀各各調(復)

  三結責(行)
○五行五法(三)
  一標名(第)二示意(三)
  一述前(前)二明今(二)
  一反顯(今)  二順明(若)

  三結示(無)

三正釋(二)
一事行(二)
一簡成論瓔珞(二)
  一成論  二瓔珞(若)

二出毗曇釋論(二)
  一毗曇(若)  二釋論
二理行(二)
一次第明(三)
  一五法入真(復)  二五法入假(復)  三五法入中(復)

  二不次明(復)

○三結示(二)
  一結通方便意(此)二結遠方便意(三)
  一正結(今)  二釋明(因)  三出意(然)

  摩訶止觀貫義科上
  摩訶止觀貫義科下

    清 天溪和尚說
    門人靈耀補定
○大章七正修(二)
  一標示(第)二釋明(三)
一解行相資意(二)
  一舉相資法喻(膏)  二出相資修法(行)

二依解立行相(二)
  一自行成相(此)二為人說相(二)
一正明(二)
一明得機說益(二)
  一說相(而)  二益相(香)

二誡非機莫說(二)
一出非機(三)
  一癡鈍凡惡(其)  二厭世劣乘(設)  三一種禪人(又)

  二誡莫說(不)
  二結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