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利益(四)

三料簡煖忍(二)
  一簡中忍(問)  二簡煖位(釋)

  六卷

○二果注(三)
  一標示(此)二解釋(二)
一依章解釋(三)
一欲惑潤生(二)
  一釋義  二列圖

二超次根性(二)
  一圖列(次)二簡釋(二)
  一略釋四位(任)  二別簡小超(問)
  三正釋家家

二重簡超次(二)
一斷惑不同(二)
一簡次斷(二)
一斷惑多少(二)
  一示根性(俱)  二簡斷惑(輔行)

  二三緣具足(三)

二簡超斷(二)
  一三緣具足(若)  二斷惑多少(問)
  二超次名異(止)
  三結意(然)

○三果注(二)
  一略釋(此)二廣明(二)
一正釋(二)
  一略簡同異(止)二廣釋諸名(二)
  一列(但)二釋(二)
一俱舍七種(三)
  一論頌(頌)  二列圖三簡釋(二)
  一示圖對簡(大)  二依論釋明(俱)
  二諸文多少

二料簡(三)
  一二界中有(色)  二重指五差(圓中)  三根樂議論(又)

○四果下注(二)
一正釋儀文(三)
一阿羅漢果(二)
一無學異名(三)
  一正釋果名(此)  二判局四果(又)  三所修三昧(此)

二羅漢別號(二)
  一列名(此果)二解釋(二)
一果名差別(二)
一明二三(二)
一二種(二)
  一列圖(先)二判釋(二)
  一略釋二種(初)  二簡判慧俱(舊)
二三種(二)
  一列圖(次)  二釋義(慧)
二明六九(三)
  一重列(後)二圖示(二)
一六種(二)
  一正列六名  二附明第七(附)

  二九種

  三料簡(六)
  二果性退否○

  二子果縛斷  三孤調解脫

二通簡異名(二)
一立果多少(二)
  一料簡  二結(今)

  二身證真似(妙)
○二果性退否(二)
一正明無學退否(二)
一論明退否(二)
  一論頌(果)  二圖示(約)

二釋退所以(二)
一通釋退義(二)
  一正明退意(且)  二明退非久(又)

二重簡不動(二)
  一簡(或)  二圖(今)

  二通辨四果退否(六)

○緣覺獨覺(二)
一正釋二覺名義(二)
一各釋(二)
一正釋(二)
  一翻名  二釋義

  二結(已)

二互通(二)
一正釋(二)
  一緣覺通獨覺(若)二獨覺通緣覺(二)
  一通緣覺(獨)  二通見佛(又)
  二結(通)
二重對聲聞簡辨(二)
  一標列(若)二辨明(二)
  一六義同(同)二十義別(二)
  一正出十異(別)二複疎餘義(二)
  一疎三義二疎頓證(二)
  一頓無分果(支)  二許有向位(若)

  七卷

○菩薩注(二)
  一略釋名義二廣辨伏斷(二)
一辨見思(二)
  一標起二辨釋(二)
一辨留惑(二)
一約斥立以明有無(二)
一立權故有(二)
一教明留惑意(二)
  一將護二乘(四)  二令生事善(又妙)

二機有留惑意(二)
  一意為度生(又四)  二教無應本(由)
  二斥權故無(若)

二會經論以順立權(二)
一順立權明有(三)
  一正示(若)  二引證(如法)  三判定(妙)

二斥執權之謬(二)
  一斥能執人  二斥所執法

  二辨伏惑(止)
  二辨塵沙(然)
○別位借證教證二道義(二)
  一略示(瓔)二釋明(二)
一明二部義同(二)
  一義同玄文權實(良)  二義同別門教證(若)

二示借用意別(二)
一正示(二)
  一示明(於)二結釋(二)
  一結(應)  二釋(何)
二斥舊(三)
  一標(舊)二斥(二)
  一直難(且)  二會斥(況)

  三結(既)

  九卷

○常境無相下注(二)
  一示止觀成文二出輔行解釋(二)
一釋常境無相二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