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頃。須臾過去。生滅各異。念念不停。欲生異生。欲滅異滅。如幻事。實相不可得。故知心是無常。名心念處也。
  【□註】觀法無我。四念處一(七)云。法名軌則。有善法。惡法。無記法。人皆約法計我。我能行善。行惡。行無記。若於心王計我。已屬心念處攝。若於心數計我。從九心數。一切善數。惡數。通大地數。並屬行陰。法念處攝。此等法中求我。決不可得。龜毛兔角但有名字實不可得。若善法是我。惡法應無我。若惡法是我。善法應無我。若無記是我。無記不能起業。但名因等起。因此無記。起善起惡。善惡業。尚非我。因等起。何得是我。當知皆無有我。但是行陰。故經云起惟法起。滅惟法滅。但是陰法起滅。無人無我。眾生壽命。雖有法起。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身邊二見。
  【■記】此釋法處也。如教中明。法者。有軌持二義。軌者。軌生物解。持者。任持自性。此但約軌物生解義。以釋法名。不取任持自性義者。意顯法中無我實性可持故也。約法計我者。按定所計之我。必依於法。謂於心王計我上。已觀為無常。無實我體。此除開心王。若於心數等者。此正推法無我。於十大地數中除受。以前觀受是苦攝。今以九心數中。想。即想蘊。餘八。行蘊攝。一切善數有十。謂信。進。念。定。慧。喜。猗。捨。覺。戒。惡數亦有十。謂恚。恨。讒。誑。憍。忿。怒。慳。癡。妬。皆行蘊攝。通大地數者。涅槃獅子吼品疏引數人云。十數並起。為大地通五品。謂善惡無記不共薉污等。成論云。法起十數。義說為十。或言欲界十。居止是十數。謂三途人六天。今觀此等行陰法中。求其我體。決不可得。但有龜毛兔角之虗名字。而無實事也。次以善惡無記互奪。觀法無我。謂若善法是我。以善奪惡。惡法應無我。以善是惡主對故。若惡法是我。以惡奪善。善法應無我。以惡是善違害故。則互奪兩亡。善惡法俱非是我。何得言我能行善行惡乎。若言無記法是我。然無記於法無所記錄。則不能親起作業。但名因等起耳。謂因此無記故。方能起善起惡。是則所起善惡之業。尚非是我。而此因等起之無記。何得是我乎。已上觀法無我竟。當知下。指是行陰於中起滅。故經云下。引證此中無我人眾生壽命者。謂無生空四相。正與金剛四相義同。金剛四相者。我是自在之名。人為主宰之目。眾生者。取續前義。壽命者。取接後名。則以四為人執。故同此中義。大論云。人者。謂於陰界入中。謂我是行人。我者。於陰界入計我我所。若即若離。眾生者。於陰界入和合之中。計有我生。壽命者。於陰界入中。計一期果報。若長若短。又法數言。眾生於五陰法中。若即若離。計我及我所。五陰是實。名我相。於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於餘道。名人相。計五陰眾共而生此身。名眾生相。於陰法中計我受一期壽命長短。名壽者相。今既知但是陰法起滅。則無人我等計也。已上破我執。下并破法執。或謂既是法起法滅。而法應實有耶。故言雖有法起。亦是顛倒。即是身邊二見。謂此五蘊法中。本非有身。而起此見。妄計為身。本非斷常。而起邊見。妄自執之。為斷為常。非顛倒而何。故知由顛倒。而見有法。其實法亦當體全空。則知不但法中無我。而法亦空。今且破我見。故言法無我也。
  【□註】想行蘊者。止觀五(八)云。想取相貌。行起違從(文)。
  【■記】想。謂取相在心。行。謂於好惡相邊。起違從之念。念起念滅。遷流不住也。
  【□註】念處居初者。一佛囑。佛將入涅槃。阿難請問。佛去世後。比丘依何修道。佛答。比丘當依四念處行道。二依經。止觀五(二)云。大品云。聲聞人依四念處行道。菩薩初觀色。乃至一切種智。章章皆爾。故不違經。(文)三現前。止觀五云。又行人受身。誰不陰入重擔現前。是故初觀。(文)輔行七上(十二)云。以四念處能為大小觀行初門。如來殷勤遺囑。意在於斯(文)。
  【■記】此釋註中問答也。如大經佛涅槃時。答阿難言。佛滅度後。當依四念行道。二依經下章章皆爾者謂菩薩觀不淨苦空無我。至於一切種智。皆應先觀色故。輔行云。大品凡列法門。皆以五陰為首。三現前下。大論云。五陰麤重常惱。故名擔。如佛說五陰是擔。羅漢此擔已除。名棄擔。則知行人陰入。重擔現前也。
  △二正勤。
  二。四正勤。一。未生惡。令不生。二。已生惡。令滅。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長。
  【■記】此釋勤者。不惟力勤當以繼念為勤也。念智如火。勤力如風。智得勤力。無往不克。瑜伽論曰。於四念住中。慣習行故。已能除遣麤重。了達善不善等。從此無間。於未生善法令生。於已生惡法令滅。
  【□註】正則不邪。勤則不怠。輔行七上(十二)云。只是於前念處。精勤除惡生善。文從語便。先除二惡。次生二善。據行。必以已生善惡居先。未生善惡居次。並先明滅惡。次明生善(文)。
  【■記】善惡二法。有通有別。通如大乘。勤觀法性為善。實相之外皆名為惡。別則取觀中懈怠五蓋等為不善。其能對治為所生善也。
  【□註】止觀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