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有師標言。隨生處形。謂隨何處命終。即作彼形語。評曰。不應作是說。若從無色界歿。生此處。可無形無語耶。應言隨所生處。形語亦爾。
  【□註】不得飲食。重者。饑火節燄。不聞漿水之名。中者。伺求蕩滌。膿血糞穢。輕者。時簿一飽。加以刀杖驅逼。塞海填河。四解脫經稱為刀途。從彼刀杖驅逼為名也。
  【■記】然餓鬼應名血途。以見清水。為膿血故。而經從彼刀杖驅逼。名刀途也。
  【□註】下品。正作能悔。故云下品。俱舍頌云。鬼日月五百。以人間一月為一日。壽五百歲。更有三類九種。內障。外障。無障。如蘭盆疏。
  【■記】三類九種。如下圖示。內障外障無障者。疏曰。水到化為膿血。是內障。咽如鍼。腹如癭。為外障。飲血啖糞燒然。是無障也。又有言。一外障。得遇水時。即見有人執刀杖等障碍故。二內障。口有火炬。或咽如鍼故。三無障。見河是猛火。或食糞穢。或自割身肉食啖等也。
  【□註】今水陸施食。正為燄口鬼神。婆羅門仙。出生所供。為曠野鬼神。鬼子母等。
  【■記】佛說焰口經曰。阿難習定。夜見鬼王。口吐火燄。饑火交燃。問是何名。答曰面燃。汝三日中。當墮我類。阿難驚怖。歸投大覺慈尊。敘說前因。啟請救苦之法。佛告阿難。我念過去。作婆羅門時。於觀世音菩薩邊。受得陀羅尼。名曰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法。汝若善能作此法者。加持七遍。能令一食。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一切餓鬼。婆羅門仙也。出生偈曰。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悉皆得飽滿。是也。
  【■補】統紀水陸者。梁武帝。夢神僧告以作水陸大齋。拔濟六道四生。帝即遣迎大藏。創立儀文。三年而成。乃建道場。出生者。有二緣。一者。涅槃經合旋曠野鬼神。毗奈耶。令施鬼子母等。此曹本食肉噉人。佛化之。受戒。囑弟子隨處施食。今齋堂。各各出生是也。此唯出家人行之。二者。燄口經。令施餓鬼食。今齋堂別俱小斛。於食畢。眾作法既之。或名具小生斛。夜間呪施。此通俗行之。
  
  【■記】盂蘭盆疏曰。鬼有三。一無財。以無福德。不得食故。二少財。少得淨妙飲食故。三多財。多得淨妙飲食故。復各有三。無財三者。一炬口者。謂火炬炎熾。常從口出。正法念經云。若人貪嫉。枉奪人財。破人城郭。殺害抄掠。得財奉王大臣。轉增凶暴。墮熾然餓鬼中。二鍼咽者。頭大如山。咽如鍼孔。由破齋夜食。盜竊眾僧食故。三臭口者。口中腐臭。自受惡報。以多貪名利。自是非他。讚歎惡人。毀謗賢善故。少財中三。一鍼毛者。毛利如鍼。行便自刺。為貪利故。妄行鍼灸。及刺眾生。但為求財。不愈病故。二臭毛者。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由販賣畜生。烹宰燖剝。楚痛難堪。地獄罪終。墮斯鬼趣。三大癭者。咽垂大癭。自抉噉膿。由嫉妬於人。常懷嗔恨故。多財中三。一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食故。由罪多福少。少施多慳。棄擲之物。方惠施故。二得失者。常得巷陌所遺食故。以於現財。常生慳著。疑欲失者。而方捨故。三勢力者。謂夜叉。羅剎。毗舍闍鬼等。所受福樂。類於人天。或依樹林山谷。靈廟空居。形豎而行。屬於鬼趣。此等變化多端。由於因地罪福不精。苦樂之因相雜作故。然鬼神一道。多不信者。昔阮修。執無鬼曰。今有見鬼者。言著生。時衣。人有鬼。衣亦有鬼耶。論者。伏焉。此亦不達鬼化為衣。似生時所著服也。然俗雖說有。非悉知有。故俗所說。但見人畜少分。不見餘之四道。如孔子曰。生與人事。此尚未知。死與鬼神。我焉能測。則知佛教法。方備明道六之趣歟。
  △四阿修羅道。
  四阿修羅道。此翻無酒。又無端正。又無天。或在海岸海底。宮殿嚴飾。常好鬭戰。怕怖無極。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次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註】文句二(二十一)云四天下採花。醞於大海。魚龍業力。其味不變。嗔妬誓斷。故言無酒。
  【■記】修羅嗜酒。遍採名花醞海。欲成香醪。魚龍業力。水味不變。嗔妬誓斷酒。故名無酒。
  【□註】無端正。男醜女端。舍脂是也。
  【■記】男修羅。二十四頭千手。其醜可知。女修羅。端正如舍脂。帝釋納為妻。五通仙人。聞其聲即失五通。其美亦可知矣。今據男修羅。故名無端正。新婆沙言。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
  【□註】無天。淨名疏二(十四)云。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非天也。妙樂二(二十九)云。無天德故(文)。
  【■記】淨名疏釋者。此道有天福報。無天德行。妙樂準正理論言。洛素名天。是自在義。無天實德。名阿素洛。
  【□註】或在海岸海底。輔行二上(二十五)云。世界初成。住須彌頂。亦有宮殿。後光音天下。如是展轉至第五天。修羅嗔。便避之。無住處下生此。(文)文句二(二十一)云。鬼道攝者。居大海邊。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準此。則知妙玄明或居半須彌山巖窟。應天種攝。妙樂引阿含四修羅。次第住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