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子生現。現行熏種。乃是因緣。今小乘因親緣疎。親疎合論。故三因皆名因緣。次第緣者。前心心所。開導於後。後心心所。即聞處起。成論言。如以前心法滅。故後心法得次第生也。緣緣者。新譯為所緣緣。以能緣之心。緣所緣之境。境引心生。心因境有。成論言。若從緣生法。如色能生眼識。大論言。心心數法。緣塵故生。是以境為所緣。此緣有為生識之緣。故名緣緣。增上緣者。有四。謂逆。順。親。疎。泥水。為草木順增上。霜雪。為草木違增上。觀自己根塵而生眼識。為親。觀他人之根塵。為疎。諸餘緣者。謂三緣之外。其餘皆屬增上攝。若俱舍中因緣五因性等。乃明成論三因四緣。即同毗曇六因四緣。但立下會通毗曇之名。有言報因等。此非會通。大論所立。記中悞也。以妙玄中。全無大論之語。籤內豈捨毗曇。而反會大論之名。然集註中具明因緣者。以因緣義佛法根本。故廣示會通。自分因。毗曇所立。即大論自種因。存參。
  【■備】辨訛問言。大論俱舍俱六。何以成論立三。答。宗旨不同耳。當知成論不別立心數。但約前念起為心。後念起為數。故無相應。及徧行。徧行。乃染心所攝。所作即增上緣。故只立三因。存考。
  
  【■記】輔行言。新譯次第緣。名等無間緣。緣緣。名所緣緣。餘二名同。然龍樹立名。什公翻譯。雖少不同。應非全失。以大論是一家承用。名字稍同。故且依之。然以四緣攝六因者。如俱舍頌曰。說有四種緣。因緣五因性。等無間非後。心心數已生。所緣一切法。增上即能作。所以輔行明之者。謂今明於事度事蔽。善惡相發。是六因中。四因所攝。四緣之中。多少不同。故略明四緣。及以六因也。而六因四緣名義。詳釋如論。今圖但會通俱舍成論義耳。
  【■補】大論六因四緣者。所作因。謂能為一切所生法作因。不遮礙於他法。亦云能作因者。謂能為一切諸法作生起之因。即法生時。諸法於他不為障礙。且與其力。如眼根於識。飲食於身。佛於眾生等。皆是能作也。二相應因者。解言。心心數法。同相同緣。以心心數法。共相應故。如眼識心王。與受想等同一能緣行相。同一所緣塵境。以心王與心數法相應而起。王。即以數為相應因。若心數法與心相因而起。數即以王為相應因。眼識既爾。餘耳識等亦然。此因惟屬心。心數法。不通餘法。如親友知識和合成事者。若依唯識。如眼識緣色。心王生起。定有五種徧行心所。五種別境心所。或善則有善十一種心所。或惡則有根隨二十六種煩惱心所。如此心心數法。同一能緣行相。同一所緣之境。善則同善。惡則同惡。必相應起。故如親友等和合成事也。三共因者。如眼識生起。必藉多緣。謂空。明。根。境。作意。分別依等。更相佐助而得生起。名共生因。俱舍亦名俱有因者。註言。一切有為法。名共生因。如四大種。更互相望。為俱有因。地大。待水火風等為因。乃至風大。待地水火等為因。此四大種。要異類和集。方有功能而造色故。有如受想等。與心王。決定同時而起。亦是更互為俱有因。又色心相依。亦是更互為俱有因。又生住異滅能相。與色心等所相。亦是更互為俱有因。故此俱有因。通一切法也。大論云。一切有為法。各有共生因。輔行云。一切有為法。各各共生因。是也。四自種因者。以一切法。皆從自種生故。如眼識生時。或善或惡。定從惡去善惡親種子生起。善種。自生善心心所現行。惡種。自生惡心心所現行。至未來生起亦然。亦即習因者。謂過去所習善種。與現在善法為因。現在所習善種。與未來善法為因。不善無記亦如是。五徧行者。謂邪見所起身語意業。能招不可愛果。則此邪見。徧為染污業果之因。無明等亦爾。又如迷苦諦所起身見。徧為邪見等惑之因。又能引起餘諦下惑。則此身見。徧為五部煩惱之因。無明等亦爾。此是徧因也。六報因者。行善惡因。得善惡報名報因。俱舍名異熟因者。以因通善惡。果惟無記。異性而熟。名異熟也。四緣前解。
  【■備】節義云。圖中二相應因下。心心數法以心相應為因句。第一心字。多贅。此句心數法作主。反去率彼心王同已作事。成相應因。凡成一事。決無不相應而能成就者。理之必然。故成論不立不對耳。註中善法惡無記法。法字。作種字解。徧因。乃利鈍使。亦遍諸法之中。故成論不立不對。
  【□註】輔行引俱舍云。能作及俱有。同類與相應。徧行并異熟。許因為六種。今且依大論。略出六因相。以大論是一家承用。名字稍同。故且依之。
  【■記】不依俱舍六因者。古有斥為異計故也。如無著菩薩顯揚論云。有一異計。立六種因。謂同類。遍行。俱有。相應。異熟。能作。如是六種。除異熟因。餘五因性。有三種過失。如同類因。有三過。若言同類之因。名同類因。有已成過。何以故。若善等法。善等體性。先已成就。彼何用因。若言同類即因。名同類因。是即無果。有不定過。何以故。不示其果。是誰因耶。又非決定因體同類。不相似法。亦為因故。若言非同類即因。亦非同類之因。是即名言。有虗設過。同類因言。無有所主。浪施設故。如是於餘四因。三種過失。亦應如理廣說。是則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