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形耳凡唐已上書曰二字俱作方形是故古書遇二字或相疑之尚書云即命曰記功(文)毛詩云豈不曰戒(文)並陸氏釋文云音越一音人實反(文)又案說文云以口一象形古文象形(文)篇韻貫珠集云六書之法一象形象物之形作字日月之字是也(文)口作方形則曰形須然者又說文云从口乙聲亦象口氣出也凡之屬皆以(文)書家者流說云曰者口左隅相連者缺隅不連以分兩字云云毛晉校刊說文揩字曰如書家說。

智修
  註十指要文心顯妙明本宋籤並作智起修寬喜本智作知而傍書智示珠智作知猪熊惠海日朝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今謂修性即為理智故云由修照性若作起修則下發修語煩重也。

一期
  示珠期作其寬喜本作其而傍書期自餘諸本與今同。

二修
  註十指要並作二心。


  註十作了。

波水
  寬喜本註十並作波為水。

知夢
  示珠註十指要顯妙明本宋籤並作如夢寬喜本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

空名
  註十作空冥。

像[?夕]實[?夕]
  一本作像實[?夕][?夕]其餘諸本作像實像實○今案古卷本毛詩作嗟[?夕]嘆[?夕]之不足故詠[?夕]歌[?夕]之不足故(文)振[?夕]君子歸[?夕]哉[?夕](文)十三經本作嗟歎之嗟歎之(乃至)永歌之永歌之(文)歸哉歸哉(文)善相公奉菅家書政事要略作努[?夕]力[?夕]本朝文粹作努力努力敺陽侚書幸[?夕]甚[?夕]弘法大師書所[?夕]望[?夕]莫[?夕]責[?夕]古書存者皆一例也。

性成
  註十指要文心顯妙明本並作成性宋籤作應成性寬喜本示珠猪熊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

因異果
  寬喜本作因果異而傍書異果。

三身並
  註十指要文心顯妙明本並身作千寬喜本示珠宋籤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今謂此門初舉三軌三涅槃至此結之若結三軌以陰生土則不親也守護章云實教三身俱體俱用可見不許三身俱體俱用者同麤食者執見矣。

法性之(乃至)明之
  註十指要文心顯妙明本宋籤並二之字下有與字○今謂古文之法詳曰之與略曰與曰之其義是同例如七之與八或為七與八或為七之八也。


  註十作名。

雖由
  註十顯妙並作雖即由。

正依
  寬喜本示珠註十文心顯妙並作依正宋籤弘籤貞籤科籤諸本與今同。

能應
  註十作能化。

與鏡
  文心元和科籤並作形與鏡。

像非
  示珠宋籤並作像現非註十文心顯妙明本並作現像非寬喜本作像現非而現字墨抹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

化無
  示珠宋籤並作應無。

界一心
  示珠心作念。

若信
  註十指要文心顯妙科籤諸本並信字下加因果二字寬喜本示珠弘籤貞籤並與今同。

本有
  示珠註十指要顯妙明本宋籤並作有本寬喜本文心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

斯之
  寬永科籤之作以。

亦由
  一古本由字無寬喜本有由而墨抹。

念不
  註十作念亦不。

則以
  一古本則字無示珠文心顯妙明本宋籤並則作即。

或實或權
  註十文心明本並作或權或實寬喜本示珠顯妙宋籤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問○今謂上文心色正依此之實權例之諸經人天天人互用孝經感應曰應感其他如呂律陰陽西東小大等或依言便或約義便上下互用之類不尠。

理恒
  明本恒作常。

幻赴
  註十脫。

生具
  文心作性具。

契應
  註十文心顯妙明本並作應契。

故權
  示珠註十文心顯妙並脫故字。

本具
  註十文心顯妙明本宋籤並作本來具。

三法既
  註十脫三法。

既空
  示珠註十文心明本並作即空寬喜本顯妙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


  文心顯妙會本指要並作攬寬喜本示珠註十明藏指要明本永正本弘籤貞籤科籤諸本並與今同○上曰攝別入總今謂攝覽二字俱訓為取文選文賦云覽營魂以探賾濱連珠云覽影偶質不能解獨(文)攬又訓觀羲之蘭亭帖云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斯文(文)覽攬音同義通猶成城解懈頻嚬章慞諸字音義俱通也陸氏經典釋文云音堪互用義可並行(文)蓋謂此類也。



  右十不二門義以大原如來藏中古板本所翻刻也此本傳為以根本大師手書所鏤板者字樣之古雅筆勢之飛動與山家本法華經及開結二經無差毫末則真大師手迹而存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