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忽見比耶。
  問。經云。剎中有諸天世人之異。此中既無日月風雨之司。諸天當何所職。又無營求衣食之苦。世人當何所為。合是攝來人天。良以化形丈六八尺。見證賢位聖位矣。更出舊名何也。
  答。人天念佛。皆獲往生。欲示生因。猶存舊號。並是無為侶伴。禪寂生涯。何必上主天曹。下營人事。如此世界中耶。
  問。法藏之發四十八願也。曰。不得是願。誓不作佛。今法藏之作佛。經十劫矣。其得誓願久矣。然尤亟亟然引眾生而歸之。若填河塞井然似繇未滿願者。何也。願之未滿。不可言得。願之未得。不應作佛。豈作迹佛之後。又願度生。至其涅槃而歸本佛。始真作佛耶。
  答。菩薩之道。方其在因地也。則從因至果。及其居果地也。又帶果行因。是以得願而心如未得。弘願繇稱作佛。而不住佛邊。真佛斯在。豈比人天小行。羅漢偏空者耶。若曰迹佛度生。唯涅槃乃成真佛。則古佛涅槃。皆同斷滅。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復云何通。
  問。或云。西乃天傾物老之方。人死念絕。乃得生彼。又云。天傾之處。地為有餘。有餘。則能廣容往生之眾。又云。庚辛屬金。金不變壞。以示不退轉之義。又云。萬物以西而成百果皆實於秋。行人東方行因。西方證果。竊為往生乃是生機。何不入東方生物之府。而反入肅殺之地。若標第一義諦。何不直於中央攝入耶。無乃但論一時當機。所謂西者。無所取義歟。
  答。如來一語。多義攸含。但邪正殊途。理應揀擇。若云念絕。則念絕誰生。若云地容。則地容有限。金性不變。秋位司成。二義為近。據實而論。亦不盡然。蓋虗空無盡。世界何窮。今此極樂之邦。東觀則西。西觀則東。南北二方。亦復類是。釋迦勸往。故說西方。別佛讚生。必標他向。那得執西立義。膠固不融。不然。童子徧參。何復南為正位。藥師示現。乃令東亦淨方。但歸心一處。專念斯成已耳。
  問。兜率。彌勒宮也。昔人往往發願求生。具有儀法。至唐道昂。專修西方。而臨終兜率來迎。夫兜率可不願而致。西方似亦可不願而致矣。又或誓取銅輪。反得鐵輪。誓取金臺。反得銀臺。則誓取西方淨土。反得東方淨土。亦未可知。
  答。十善戒定。生天之正因也。發願回向。生淨土之正因也。故生天者。容有不資於願。而生淨土者。無願則不成也。蓋淨土非無善力。而願乃居先。生天亦假慕求。而善為之主。世有初修天業。後知非。而一意西方。是以歿現玉京。俄隱跡。而重彰佛國。正專求之所感。豈漫修而可成。至如銅鐵未符。金銀稍隔。則是求上僅得其中。然而終竟必如其願。志西方而功未就。要於人天善道受生耳。若能純一用心。堅誠發願。西則必西。何東生之足慮。
  問。懺中所禮佛。乃盡三世。而所念佛。獨一彌陀。固謂三世諸佛無稱名之願耳。然彌陀亦有多名。具在經中。隨取一名持之。得否。據小彌陀經。翻為無量壽。無量光。而觀經獨稱無量壽者。豈能觀之智。所觀之光。即為光耶。六方佛中。其西亦有無量壽者。即是此佛自讚否耶。
  答。如來名號。誠曰多端。但取偏熟眾生耳根。於中實無差別。惟彼彌陀之號。普徧十方。故令稱念之人。皆歸一致。且無量壽是唐言。阿彌陀乃梵語。而壽量現等虗空。光明自徧宇宙。舉體該用。但云無量壽足矣。若夫十方諸佛。覈之歷有同名。釋迦尊稱。多之至於無算。極樂教主。何獨不然。非佛自讚。亦無疑矣。今時有人執念釋迦而不念彌陀者。自以為是。拗眾稱高。噫。釋迦使汝師彌陀。而汝不從教。譬之子違父命。而不就明師。雖日呼其父。安得不云忤逆。
  問。觀音紹位時。彼世界中。固知必念彼佛之號矣。不知法藏當時念何佛名而成淨土。使其無所念。固不當以己之所不為者強人。使其徧念諸佛。尤不當使人專持而獨私於己。又復此門之開。自彌陀始。則諸佛何以徒知讚羨。而閉其門。略不為眾生地耶。
  答。古佛出世。已經無量。則後佛之念先佛。誰復能數計而知。但當機教主。開啟法門。必出自一佛之口。猶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耳。非諸侯之不言念佛也。且法海無邊。非謂止念佛。而更無諸教。化門不執。豈必行諸己。而然後教人。就使彌陀不念古佛。令眾生念已何妨。譬孔子學無常師。為萬代宗師奚礙但當專念焉用多疑。
  問。彼佛壽命。所謂河沙劫石。浩浩渺渺。非二乘能知者也。若曰復有觀音紹統。是無量而有量矣。佛厭眾生耶。眾生厭佛耶。佛厭眾生。則非佛。眾生厭佛。如法華所云。則觀音之開普門久矣。似非喜新者之所樂從也。將彌陀涅槃之後。亦有正法。像法。末法。而觀音之補位。同彌勒之降生乎。
  答。無量有二。一為無量之無量。法性等於虗空是也。二為有量之無量。雖有紹繼。而人天莫數。是也。疑者謂釋迦誘迷邦諸子。故現無常。彌陀統淨土諸賢。正宜永壽。其涅槃也。似厭眾生。然而淨土眾生。已能悟佛身之常住。非比娑婆凡品。率皆認跡滅為真亡。無去無來。非新非舊。生彼國者。尚不明此義乎。是則子克家而父退休。臣有德而君禪位。繇眾生不疑無佛。故佛身權示捨生。縱入涅槃。奚